谷歌chrome系统-谷歌电脑系统变化太大怎么解决
1.Google弃用APK更换AAB,国内各机厂何去何从?
2.为什么前几年谷歌力推的模块化手机现在没动静了?
3.电脑突然发出可怕的噪声。。求解决
4.浏览器处于缩小状态怎么办
Google弃用APK更换AAB,国内各机厂何去何从?
aab是要用上GMS的,现在的国产机,那个用了gms
再者说,gs在国内就没法上,aab就是个空气。而且国产机那家没自己的app商店?
在国内不是国产适配aab,是要aab适配国产。
最后一点很重要!
Android如果敢在下一个版本中禁了apk,那鸿蒙就真的可以笑了。
因为到时国产只是两个半选择,一、旧版本的Android自己维护。二、切鸿蒙。还有半个选择是专门就对海外市场维护aab版的Android。
但是这样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且会造成产品分裂,所以很大的可能就是切鸿蒙。
此外不仅仅是咱们有着各种的UI/OS,国外友商其实也有着自己开发的UI/OS,倒时如果鸿蒙能被国字头放手,丢到海外去[机智]你懂得,Android生生的造出了个强敌。
有影响吗?他有说apk不允许运行了吗?国内的软件有哪一款软件是过了谷歌平台的?需要用到他的GMS的。你这个问题就是个伪命题。至少目前就是。
“鸿蒙系统2.0兼容安卓的APK应用软件”、“微软宣布即将发布的Windows11可以直接安装运行安卓APK应用软件”这两件事的加持之下,Google宣布弃用APK而采用全新的AAB应用软件格式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于是很多人就对这件事进行了揣测和润色:“Google意欲对鸿蒙进行阻击和封杀,防止鸿蒙利用安卓生态圈进行成长”、“Google弃用APK格式更改为AAB格式,Windows11原生支持安卓软件这件事要凉凉了”、“Google将安卓应用软件的格式从APK更改为AAB格式,是不想安卓成为别人的附属品,想兼容就兼容”。
安卓应用程序AAB格式取代APK格式只是迟早的事情AAB格式的全称是android app bundle,它是谷歌在2018年推出的格式,直到现在谷歌才宣布:“从2021年8月起,新应用需要使用android app bundle这个格式才能在Google Play上发布”。
实际上AAB可以理解为APK的动态打包,AAB借助Split Apk完成动态加载,大幅度减少应用软件的体积。比如,在APK项目中会同时包含xxhdpi、xhdpi,或者同时包含x86、arm、arm64bit的各一套so库,这些都会全部的装进用户的手机中,而Google Play基于AAB文件处理,我们在Google Play下载应用时会获取你的硬件信息,然后App Bundle会帮我们拼装好一个APK,只有手机硬件相应资源,而其他无关的都会被剔除。
AAB和APK的文件结构基本是保持一致的,只不过android app bundle对于apk的资源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拆分。这样Google Play就能通过android app bundle进行动态的交付,手机硬件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另外android app bundle也支持模块化,将一个apk拆分成多个apk,按照需要进行加载,包括了C/C++ libraries。
android app bundle最终实现的结果和我们所理解的插件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android app bundle需要一过Google Play才能做到按需加载。
国内无法直接使用Google Play,所以也就无法使用AAB这种分发样式,但爱奇艺的开源框架Qigsaw就是一套android app bundle实现的安卓动态组件分发的方案,无需重新安装应用就可以动态的进行组件分发。所以不用担心国内不能使用android app bundle,这项技术国内手机厂商的应用市场很快就会跟进的,毕竟android app bundle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APK并没有,只是它进化了,拆分成了更小的APK单元,这种新的模式毫无疑问显著的减小APP的体积,这样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来下载或者安装在存储空间更小的设备上。android app bundle是开源的并且会向后兼容,虽然APK会拆分成很多个APK,但在每个设备配置上仅会生成一个APK,而不是使用拆分的APK,在遥远的未来android app bundle可能会以另一种形态而存在,但不是现在。
总结直到现在小伙伴是否会认为谷歌的AAB格式是为了狙击鸿蒙系统、Windows11而出现,AAB格式并不会妨碍鸿蒙系统、Windows11对于安卓应用的支持。上面的神逻辑也并不符合谷歌开源、开放的姿态,谷歌只会开发出更为新颖、创新的东西来续写他的新神话,而不是活在狭小的格局里。
你自己都说了,是google弃用apk换aab了,这和国内厂商什么关系?
简单点说,aab是开发者提交给google的文件格式,而apk是用户从谷歌商店下载的文件格式。
确切来说,aab就是全量包,里面包括了适配所有机型硬件的资源,比如高通adreno gpu驱动,ARM的gpu mali的驱动等,所以aab是一个面对所有机型,所有硬件的完整包。
正常的使用方式就是,开发者提供给谷歌aab包,谷歌审核上架。用户需要apk的时候,谷歌商店会读取用户的手机型号等硬件资料,然后打包一个适配用户手机硬件的apk下载给用户,用户此时获得的apk就是最精简但却最适配的版本。
谷歌弃apk改aab确有其事,但这句话如果没有上下文,就是断章取义。谷歌限制开发者提供的aab,其实和普通用户没多大关系,你安装的还是apk,只不过是被谷歌优化过的而已。
根据Android Authority官方报道,谷歌并没有完全弃用APK,只是要求开发人员在2021年8月开始,所有提交到谷歌应用商店的应用,都必须以AAB格式提交。 但目前APK的应用依然可以保持原有的方式运行。所以,国内各手机厂商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 ,毕竟它们不用谷歌GSM,也不用谷歌应用商店。不是吗?不过,虽然目前没有什么影响,对未来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APK是否真的落伍了?微软win11刚说支持APK首先说说APK,它是Android Package的缩写,有安卓系统的地方就一定会有APK的影子。国内手机厂商目前使用的应用程序100%都是APK。而谷歌突然说要强制开发者使用AAB格式,难道APK落伍了吗?可近日,微软才刚刚宣布win11系统可以支持原生的Android应用,消费者可以通过在微软商店、亚马逊商店集成实现。从这个消息来看, APK应该还没有到真正没落的时候 。只是,谷歌出了一个新技术,想要推广而已。
再来看看AAB,它是谷歌在2018年推出的一种全新应用程序捆绑包。谷歌自己号称,这种新格式的应用程序文件容量会更小,控制起来更容易,更方便。谷歌商店中已经有数千个ABB应用程序。听起来似乎对消费者和开发者都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谁都希望程序更小,效率更高、修补更新更快。
然而,谷歌自己也意识到, 要想一下子全面推行AAB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毕竟APK仍然运行流畅,并没有特别大的毛病。所以,它只能要求自己的应用商店必须使用AAB,而无法通过GSM或其他手段要求其他应用商店也必须支持。同时,谷歌还保留了将AAB格式自行导出为APK的功能。消费者如果想要使用AAB格式的新应用,可以自行导出成APK。由此可见,APK依然还有市场,并不会马上没落。国内手机厂商,也暂时不会有什么影响。
2、谷歌商店强制要求用ABB,反应了谷歌的意图谷歌既然已经宣布要在自己的应用市场强制使用AAB格式捆绑包,那自然有它的小算盘。 它除了宣传AAB格式的好处外,也在收紧谷歌应用商店的权利 。消费者和开发者都被谷歌应用商店捆绑在一起,将来,谷歌商店终会成为无法绕开的入口。到那时候,谷歌就可以大肆收割韭菜。这一点和苹果的Apply Store是非常类似的。
同时,开发人员如果要满足将AAB格式导出为APK的功能,很有可能需要向谷歌提供应用程序的的签名秘钥。但是,开发人员都知道,这个应用程序签名秘钥是有相当大的权利的。相当于授权了谷歌可以代表开发人员签署应用程序。当然,我们相信谷歌不会做这么不安全的事,但不代表不会发生。
3、国内手机商一定要自主研发意识,不然永远都在担心虽然APK目前不会马上被抛弃,国内手机厂商也可以继续使用APK很长一段时间,但终究受限于别的厂商。如果别的厂商突然改变策略,或者憋个大招,对将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就像谷歌这次的AAB,虽然不会马上影响到国内手机,但也不代表将来AAB流行起来了不会影响。毕竟应用生态才是手机和系统的关键因素。所以,国内手机厂商们一定要未雨绸缪,一定要有自主研发的意识。能够自主研发的尽量自主研发, 一则可以提高自己手机的用户体验,二则可以为自己沉淀技术,三则可以防范未然 。这也是华为当年之所以要坚持自研的出发点。
总结谷歌推行AAB,对谷歌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消费者来说,或许也是个好消息。但对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未必是个好消息。虽然目前不会对APK造成多大影响,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市场变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应用生态可能会改变到AAB格式的生态。所以,国产手机商一定要有自主研发意识。
目前来看,安卓现有的系统可以同时使用APK和AAB两种安装格式。也就是说,APK不是已经被谷歌弃用,而是又添加了一种更优秀的AAB格式的安装包。
因此,至少暂时应该是对国内的安卓应用软件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隐患也不是没有。
目前,AAB格式对于谷歌自己的Play Store来说,属于是强制执行了。也就是说,上传到Play Store的软件,都必须用AAB格式打包。但这个强制要求,也只对Play Store有用,国内的各个应用商店是没有这个要求的。而中国人如果不出国,大概是没啥机会接触到Play Store。如此,谷歌的这个AAB安装格式一时半会儿,我们可以不用关心了。
如果要用阴谋论的角度来猜测谷歌这个决定,大概和微软Windows 11会全面兼容APK格式有关了。可以猜测,这是谷歌应对Windows 11的一种策略。理由是,微软在兼容安卓软件方面,不是与谷歌合作,而是与亚马逊合作。两个竞争对手合伙搞事情,谷歌不做出一点反应就太麻木了吧。
理论上来说,鸿蒙是基于AOSP的软件,因此就兼容了APK格式,如果谷歌将AAB仍旧归于AOSP,那么鸿蒙就仍有机会兼容AAB格式。但如果AAB格式归于AOSP,那么微软就仍旧有理由兼容安卓应用软件了。因此,华为鸿蒙大概会被殃及了,属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种情况了,但具体还要继续往下看。
不过,如果下一版的新安卓系统只能使用AAB格式,也不要意外。到那时,国内的软件商店也应该会第一时间跟进,各个软件开发商也会及时跟进。大家总不会得罪客户的。到那时,一定会有一个解决方案满足我们用户的需求。只不过,鸿蒙就比较尴尬了。但其他用安卓的品牌却没啥问题,继续团结在谷歌安卓周围就没事了嘛!
国内除了华为之外,包括但不限于小米、OPPO、荣耀等等品牌目前用的都是用的Android,可以说谷歌这次的改变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
而谷歌这一波其实也是想模仿苹果,控制下载渠道,提高抽成。说白了就是,要收保护费,要割韭菜。
而且,这招够狠,逼软件厂商替换新格式,但是鸿蒙格式也在适配,差异划快速加剧是不想给鸿蒙留时间!
这是在配和美帝对华为赶尽杀绝!
所以,没有底层根基,就永远是被动挨打的程度。以后越发展留给国内品牌手机的路子就越窄。软件底层系统、应用渠道限制;硬件芯片限制等都需要各厂商去寻求突破,不要在被捏着喉咙,掐着命脉了。
安卓系统未来还会继续兼容APK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能确认的是接下来Google Play商店中的所有新安卓应用都需要使用 AAB。
但是,原文其实也没有禁止其他分发渠道,区别就是只能使用Google的签名,所以国内各机厂可以说暂时是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以后就很难说了。
所以,还是赶紧自强吧[奋斗]
这不是逼着国内软件开发商弃用安卓投向鸿蒙吗?
商人的考虑与大众是不同的,站在国家的角度我们的企业应该抱团鸿蒙,但是商人不会的,他们看中眼前的利益。试问大家都抛弃安卓拥抱鸿蒙,抛弃高通拥抱国产,即使二十几纳米又能怎么样,商人言商,只希望像华为这类的企业可以定过这个危机。
大概率各个厂商还是用自己的apk,而不会用谷歌自己的私有文件格式,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利益,否则他们自己的软件商店都要归并到谷歌那个软件商店里去,这是厂商不愿意干的。
为什么前几年谷歌力推的模块化手机现在没动静了?
首先得承认,模块化手机是个很天才的思路,初衷也很好,既能让用户升级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也有利于环保避免浪费,但可惜实用性不佳,最终黯淡收场。
Google的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是在2015年提出来的,按照设计摄像头、电池、处理器、存储等等都是模块化设计,不同模块组装在一起,想换哪个就换哪个。
这样可以实现非常个性的手机,比如你需要很强的处理器但不喜欢拍照,再比如你需要超大存储但对处理器不敏感,再比如你就喜欢自拍而不用后置摄像头,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对应模块。
而某个模块有了更强的升级版本,也可以直接买来换上,而不用更换整个手机。
荷兰也出品了一款模块化手机Fairphone 2,而且抢在Google之前面世,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模块化手机。
但这种设计也存在致命缺陷:
1、美观性不足。 因为需要兼顾不同模块,更注重实用性,缺乏一体化,很难做漂亮,因此只适合极客,普通大众根本看不上。
2、不耐摔。 因为是模块化组合,很难紧密,一摔就很容易粉身碎骨,甚至一碰就散架。
3、升级之路不通。 要想实现模块定制、升级,就需要各路厂商推出不同模块,比如高通给各种处理器,索尼给各种摄像头,这显然需要整个行业大动干戈,谁都领导不起来,就算有,不同模块的兼容性也是个极大的问题。
4、不符合产品趋势。 手机集成度越来越高,元器件越来越复杂,手机整体设计需要厂商通盘考虑、综合设计,模块化显然是背道而驰。
5、手机更新换代太快。 手机随时都在换代提升,很多人一两年就会换一部手机,价格也很丰富,还折腾啥模块?
LG、Moto后来也做了不少模块化手机,但不同于Google的理念,LG只是换电池,Moto只是扩展外接不同模块,并不是一回事儿。
模块化手机?我觉得这就是笑话,典型的吃饱了没事干的伪创新,说实话这样的创新很难想象是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做出来的,大家都在追求轻量化的集成化,谷歌倒是好模块手机一出直接把 历史 倒退了十年,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无聊到手机都模块化呢?
手机和电脑是有本质化的区别的,电脑是一个残损率特别低的东西,而且当单个模块的升级就能带来很不错的体验,其它地方不升级的情况下换个固态硬盘的话,那你的电脑就会重获新生了,而手机更换单个硬件的话远没有这样的效果!
最关键的是手机行业更新换代非常快,两年不换手机就跟不上潮流了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而电脑随随便便用个五六年不是问题,换个固态硬盘又可以用个三四年~
模块化手机是不符合发展逻辑的,做出来顶多是小部分发烧友的玩物,就比如摩托罗拉显得额外的模块扩展,售价9999,这又有几个人真正的会买呢?增加趣味性是可以的,但是你想成为大众的产物那基本不可能!
模块化手机让我看不到任何的创新元素在里面, 科技 的发展都是化繁为简,这倒好模块手机一出来就化简为繁了,明明一台轻薄的一体化手机就能做的非常好,何需要拆成零件自己组装?
模块化手机曾经谷歌希望做成行业标准,因为谷歌从极客的角度出发来做一款酷炫的手机但是却忽略了大众用户对图手机的需求,所以谷歌的模块手机没动静了。
1、模块化手机美观性不足
模块他手机要兼顾不同的模块,而且注重一体化,很难做到漂亮,不像苹果,华为这样一体机,只适合极客,所以很多的大众用户根本不想尝试模块化手机。
2、设计缺陷,很容易散架
模块化手机因为需要模块化组合,所以很难结合到一起,手感也不太好,而且很容易摔成几块,和之前诺基亚的后盖一样,一摔成三瓣。
3、模块很难升级
模块化手机需要不同的产业链去做不同的模块,而手机升级需要各个厂商都去升级,而且模块是和现在的一体机关联很小,所以就需要全产业链配合才能升级,升级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4、逆潮流的设计
手机在2009年苹果发布后就成了一体机,不能更换后盖等等,而且手机的原件越来越差异化,美观化,所以模块化手机是和现在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你愿意用模块化手机吗?
不符合厂商利益
因为模块化不符合厂商的利益,只有谷歌一个在推,也难以推广成功。
大家都使用安卓系统,是因为能够降低APP生态开发的难度,大家能够共享一个生态,对抗强大的iOS系统。所以,大家都很乐意去使用谷歌的安卓系统。而且安卓系统到目前为止并不收费(有新闻说谷歌的安卓系统准备要收费了)
如果变成模块化之后,那就以为手机厂商变成零部件的厂商。以前我们想要体验这个功能,只能用某一款的手机。但是做成模块化之后,你想要体验这个功能,只要买这个功能就好了。
对于小品牌来说,这是非常好的,因为它们能够提供一些特色的零部件,赚一些钱。但是对于大厂商来说,它们最核心的功能只能当作一个零部件卖?这样会大大缩减他们的利润。他们肯定不干!所以,厂商才不推广!
模块化并不理想
再说,模块化的手机要不就是太丑,要不就是不防水,不符合未来的趋势。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为了模块化而妥协的的,这样影响到一些手机的功能实施。
例如,如果你的想你的手机拍照牛逼。那么你需要更大更好的硬件,可以是模块化之后,留给相机的位置就一定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你想拍照牛逼的需求了。
越是大的产品,越有DIY的空间,而小的产品,其实很多人是没有DIY的想法的,很显然手机的集成性太强了,模块化的好处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情况进行配置,这个自然是好事情,但是要形成协调性,后续调动系统方面均衡硬件,从而发挥出性能,这个就有点难度了!
先不说手机的模块化,就说台式机电脑也是不是模块化呈现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可以DIY模块化的电脑的,因为你自己要买很多的硬件,自己组装,组装完成之后还要根据主板型号设置BIOS,来进行对于硬件的适配,这个并不算完,适配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安装windows系统!
那么模块化的手机,是否要根据不选择的配件不同,如果后续一旦更新了手机的配件,那是不是也需要在手机上重新适配!其实你会发现电脑DIY的学习成本都很高的,何况手机,如果都是DIY的,我觉得移动互联网,手机的全球覆盖率不会有这么快的!
其实这些年,你会发现,真正决定着手机的价值的,并非是配置不够个性,硬件不够满足,其实现在各大手机厂商推出的手机款式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层面,喜欢拍照、喜欢打 游戏 、喜欢颜值(更难会考虑DIY手机)因为这样外观就很难做到很美观,而且也容易让电子元件接口部分产生积灰的现象,如果出现模块化会不会很容易松动,如果掉落了怎么办,那可能会导致一个机型如果不去找到配件就会残废,甚至换句话说如果手机模块化的风险就是我们不知道模块化能不能持续的提供更新!
这个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一旦配置完成,软件系统方面的适配也是大工程!所以在电脑方面笔记本电脑和品牌的台式电脑,也有着不错的销量,那是因为品牌电脑已经完全组装好了,而且也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样有了问题也就是找售后,可以更好地解决,DIY方面的模块化的产品,更适合极客人群,喜欢自我创造力比较强的人群使用!
然而这样的人群还是少部分的,他并非是完全的消费主力军,所以谷歌推出的这个模块化是不成立的,当然摩托罗拉也有模块化,他的模块化更多是辅助工具价值,例如辅助摄像,辅助充电、辅助电池,这样的好处就是让手机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有很强的续航。但是完全模块化才能开机,才能使用,这个就是一个很差的设计和发明了!
目前按照厂商实力做模块化手机不是问题,但是有两大因素导致厂商不愿意去做,首先就是利益,一台整机的利润多还是一个手机CPU利润高?厂商更愿意选择前者,毕竟无商不奸,所以愿意做模块化的几乎不可能,第二就是外观,以前有人体验过Google的模块化手机,第一印象就是厚,现在追求轻薄的手机时代,还有多少人想带一个特别厚的手机?
当初模块化手机还真是一个大新闻。
谷歌提出类似于电脑主机一般的手机设计-硬件可更换的理念。就像电脑一样,想换那块硬件换哪块,比如觉得屏幕差可以更换高分辨率的屏幕,扬声器不好听可以更换扬声器模块,摄像头也可以更换为更清晰的摄像头。
我个人认为这个理念还是比较环保的,就比如我现在用的是三星 s7edge,老机子了,性能上已经无法和现在主流的手机比拟,如果我要换就需要抛弃这台手机再购买另一台手机,但是这台手机的屏幕扬声器以及摄像头基本都还满足我现在的使用,因为性能而要抛弃这些还能继续用而且用得还不错的硬件,着实有些可惜,所以如果有谷歌模块化这么一款手机我就可以仅仅更换CPU这块,其他的还能继续使用,这样我既节约了钱还避免了硬件上的浪费,一举两得。
但是这么一来就严重影响到了厂家的利润。一家手机厂商从产手机变为产零件,利润变化绝对天差地别,就跟买电脑一样,相同性能品牌整机和组装机比较,品牌整机价格明显会贵上一些,贵上的那一部分就是商家的盈利部分之一。上面还说到,我手机性能坏了只要更换一块CPU就又可以满血复活了,这样也严重影响到到了商家的销量。毕竟卖一台手机可以拿到整台手机里所有零件带来的利润而不是像模块化手机一样一个零件的利润。所以很多厂商很不愿意做。
这种手机注定做不好看。这个讲颜值的时代真的一款手机漂亮与否很大程度上关乎这这台手机的销量。
从整体性上来讲,真的太差了。模块化也注定了不耐摔也不支持防水。
苹果不会响应谷歌的号召,两家可是对头。而且模块化也不是苹果的理念,会发现苹果的产品整体性都非常强,从高达10w的iMac到售价最低的iPod,基本上都是一体化,因此苹果的很多产品也被外媒评委最难修的产品之一,因为集合程度太高了,普通维修工人在没有仪器的帮助下很难进行维修。苹果在手机方面的号召力可谓是无比强大。
而且如果苹果做手机,安卓做零件,那么其实可以看做在手机领域其实就只有谷歌和苹果在争锋,因为不管是三星还是华为等等都只是一个配件厂罢了。心高气傲的三星还有华为等等等等手机厂商可不愿意谷歌的附庸。
专业性太强了。买个模块还要去看一下这块模块的数据,诸如什么lpddr3,usf2.1,imx380.......活生生把用户变成手机专家,而且这样对消费者而言要花费较多时间,学习成本太高,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中尽量缩短用户学习成本的理念。这么麻烦还不如买一下隔壁的苹果,不管什么配置,流畅就够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像谷歌眼镜一样,模块化手机也是数码发展的中被淘汰的理念之一,可是 科技 的发展注定少不了淘汰和发展,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支持那些为不断为 科技 发展提供新鲜理念的人,或许这些理念看起来很蠢,可是我们的发展哪一次不是蠢过来的?
在我看来模块化手机还是非常有未来的,只是目前的 科技 限制了它的发展,在未来以环保节约为核心的年代,这种模块化手机或许就会有一线发展的希望。
确实,在前些年,谷歌推出了一款概念智能手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想要配置模块,比如电池容量、摄像头、存储空间甚至处理器,然后可以自行更换它们,谷歌把它称之为模块化智能手机。
在2013年的时候,谷歌旗下的Motorola的 ATAP(先进 科技 与计划)部门也拿出了模块化手机的雏形Project Ara。在预想中,把智能手机「分割」成多个模块,这些模块是可以独立的,用户根据需求购买对应的模块,然后组成自己想要的智能手机,如果有功能损坏了,换上对应的模块也可以实现维修。
然而在2016年9月2日,谷歌宣布暂停Project Ara项目,至此谷歌不再力推的模块化手机。在此期间,LG也曾推出一款模块化智能手机LG G5,它实现了Project Ara项目部分功能,可以更换电池,随后的LG也没有再推出其它模块化智能手机。
相应的缺点
吉普毫不夸张地说,Project Ara项目给我们带来了新得思路、新的设计,如果实现了模块化智能手机的量产,那么智能手机不再是同一牌子、同一机型的同样外观,是可以做到个性化,也能减少资源地浪费,也不会出现一处地方损害,整机无法使用的地步。
为什么Project Ara项目会停止了呢?其实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媒体做了一通分析,包括了统一性、机身厚度、空间利用率、散热等问题,都是要模块化智能手机要考虑的点。而且相比模块化智能手机,现有的智能手机在这些方面都在不断提升,至少要比模块化智能手机要好很多。
模块化智能手机在机身厚度、空间利用率上就差上不少,因为要考虑到模块的通用性,各类模块组合起来,会使得模块化智能手机不会很纤薄,至少现在的技术是实现不了又薄又能模块化。还有一点必须模块化智能手机要克服,因为是多种硬件组合,可能来自不同厂的设计,逼得系统、APP服务商要有很强的适应、兼容性,要避免软件、硬件之间的冲突等问题,以谷歌自己的能力,很难推动市场的改变。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模块化智能手机只存在概念中。但在吉普看来,模块化智能手机确实一个非常有前景地设计思路,困扰模块化智能手机实现量产的问题,只是因为现有技术并不支持,就如同无线充电技术一样,1830年理论已经被提出了,而实现呢?到了2007年才实现。
首先得承认,模块化手机是个很天才的思路,初衷也很好,既能让用户升级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也有利于环保避免浪费,但可惜实用性不佳,最终黯淡收场。
Google的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是在2015年提出来的,按照设计摄像头、电池、处理器、存储等等都是模块化设计,不同模块组装在一起,想换哪个就换哪个。
这样可以实现非常个性的手机,比如你需要很强的处理器但不喜欢拍照,再比如你需要超大存储但对处理器不敏感,再比如你就喜欢自拍而不用后置摄像头,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对应模块。
而某个模块有了更强的升级版本,也可以直接买来换上,而不用更换整个手机。
荷兰也出品了一款模块化手机Fairphone 2,而且抢在Google之前面世,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模块化手机。
但这种设计也存在致命缺陷:
1、美观性不足。因为需要兼顾不同模块,更注重实用性,缺乏一体化,很难做漂亮,因此只适合极客,普通大众根本看不上。
2、不耐摔。因为是模块化组合,很难紧密,一摔就很容易粉身碎骨,甚至一碰就散架。
3、升级之路不通。要想实现模块定制、升级,就需要各路厂商推出不同模块,比如高通给各种处理器,索尼给各种摄像头,这显然需要整个行业大动干戈,谁都领导不起来,就算有,不同模块的兼容性也是个极大的问题。
4、不符合产品趋势。手机集成度越来越高,元器件越来越复杂,手机整体设计需要厂商通盘考虑、综合设计,模块化显然是背道而驰。
5、手机更新换代太快。手机随时都在换代提升,很多人一两年就会换一部手机,价格也很丰富,还折腾啥模块?
LG、Moto后来也做了不少模块化手机,但不同于Google的理念,LG只是换电池,Moto只是扩展外接不同模块,并不是一回事儿。
模块化手机创意空前,但却草草收场,为何?估计看了这个心里会有些许答案。
纵观当下,手机市场早已成熟,为人熟知的大品牌也稳定了 一年三机、一年四机 的旗舰稳定发布频率。
之前谷歌力推的模块化手机本意是解决人们DIY手机的诉求,初衷类似日常背包需要什么装什么。但随市场更新换代的大趋势,追新爱好者已经习惯 一年一换甚至两换的频率 , 模块化手机换配件不换整机,怕是推出也难以长久 。
模块化手机顾名思义是将功能拆分成细分板块重新组装成机,但DIY拼装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 笨重零散易坏等不可控的缺点 ,虽然部分损坏可以单配更换。单线数据传输从技术上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 与其说更喜欢DIY机器,不如说喜欢成型成气候的有所专攻的手机 ,而懒得自己去研究挖掘。从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来说,成型的机体更方便使用。部分喜欢组装的消费者,有可能并看不上这样简单的拼装品。目前来看,商品偏理想化,虽然谷歌放弃了,但还是有其他的厂商继续尝试着,即便在是消费者不太买账的情况下。
当然,对于模块化手机的推进暂停估计也是暂时的,毕竟在 科技 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重新 探索 放弃的领域已是常事儿。也许多年后,模块化手机会在外形功能上有更好的突破,会重新燃起爱好者中不灭的DIY 之心。这时在基础功能平稳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了时代创新和自主定义,市场价值也随之提升。到时候,消费者就难以拒绝这个新时代的宠儿了。
电脑突然发出可怕的噪声。。求解决
1)看在线视频时最容易出现机、蓝屏、花屏、重启、自动关机、或您说的卡的噪音,请你谨慎操作。
下载谷歌等浏览器测试一下,如果好用,看视频、或浏览其它网页时就用这个软件,这些都是不用IE做内核的,与你用IE不冲突(最主要是浏览器不好用引起的,我是从实践中从多个浏览器中挑出来的,这个浏览器很著名,因为不容易崩溃,因为每个网页出问题不会影响整个浏览器,有问题请你追问我)。
另外还要注意在看的时候不要同时在干其他操作,如果是某网站本身的问题就换个时间段在看。
如果看的时间太长也容易出问题,自己的经验是,看一段时间重启一下电脑在接着看就没事了。
如果是用软件平台看在线视频更容易出现问题,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是软件平台不好用就换换,换个时间段,在看的时候,不要在做其它操作,总之谨慎点操作。
如果是因为硬件引起的,一般是内存小、CPU温度高、网速慢等引起的,但是这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是浏览器不好用,看视频的同时还在做其他操作等。
2)在线听音乐就比看视频好多了,只要注意在听的时候不要同时做其它操作就是了,浏览器不好用换谷歌,软件不好用就换换类似的,在看看您的配置怎样。
Win78最基本能运行是4G内存,XP是2G内存,好用些加倍,如果您用的不是这个数,建议加内存(这是实践得出的数,不是理论的数)。
浏览器处于缩小状态怎么办
您的浏览器目前处于缩小状态,会导致空间显示不正常,您可以键盘按“ctrl+数字
览器目前处于缩小状态,会导致空间显示不正常,您可以键盘按“ctrl+数字0”组合键恢复初始状态。
电脑浏览器网页变小
浏览器网页快捷键调节放大或缩小,有二种方法:
一、利用键+鼠标滚轮即可实现,如图。
按住键盘的CTRL不松手,再转动滚轮向上,则文字放大,向下则文字缩小,大家一试便知!
优点:最方便。最适合人们使用习惯。
缺点:有时缩放太快,不太适应,反而看得眼花,又不容易确定当前的缩放比例。
二、单纯利用按键实现,如图。
按住键盘的CTRL不松手,再按小键上的三个键,可以实现三种功能,分别是:
1、CTRL+*号,把缩放比例恢复默认值,即100%。这个很实用,你懂的,有个别浏览器是这个“/”键。如:2345浏览器。
2、CTRL?+?-,缩小比例,每按一次缩小25%,最小到10%。
3、CTRL?+?+,放大比例,每按一次放大25%,最大到1000%
优点:最实用,可以很明确当前的显示比例,慢慢一下一下调整。
缺点:稍有点不方便,要双手操作。
扩展资料
CTRL+N新建一个新的文件
CTRL+O打开“打开文件”对话框
CTRL+P打开“打印”对话框
CTRL+S保存当前操作的文件
CTRL+X剪切被选择的项目到剪贴板
Ctrl+w关闭当前网页
CTRL+INSERT或CTRL+C复制被选择的项目到剪贴板
SHIFT+INSERT或CTRL+V粘贴剪贴板中的内容到当前位置
ALT+BACKSPACE或CTRL+Z撤销上一步的操作
ALT+SHIFT+BACKSPACE重做上一步被撤销的操作
win10浏览器页面缩小怎么办?
调节方法如下:
1、打开edge浏览器。
2、鼠标左键单击edge浏览器右上角的“三个点”,打开下拉菜单,在菜单中可见“缩放”,当页面过小时,点击加号,方法,直到合适大小为止。
3、点击加号,恢复100%缩放后,页面大小正常了,如果还觉得页面内容小,可以继续点击加号,放大到100%以上。
浏览器中快捷键的用法:
Ctrl+W:关闭当前标签页
Ctrl+Shift+P:新建InPrivate浏览窗口
Ctrl+Shift+R:进入阅读模式
Ctrl+1,2,3,,8:切换到指定序号的标签
Ctrl+9:切换到最后一个标签
Ctrl+加号:页面缩放比例增加25%
Ctrl+减号:页面缩放比例减小25%
Ctrl+0:重置页面缩放级别,恢复100%
Backspace回退键或Alt+方向左:回退到上一页面
Alt+方向右:前进到下一页面
Esc:停止加载页面
浏览器打开是缩小的,怎样设置成和屏幕一样大的
浏览器打开是缩小的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浏览器窗口的缩小,另一种就是网页的缩小,对应样式的解决方法如下:
一、对浏览器窗口缩小的解决方法
1-随便打开一个浏览器
2-打开谷歌浏览器后的窗口是这样的,处于窗口缩小状态
3-想要设置成与电脑屏幕一样大小的方式如下,需要用鼠标点击下图中箭头所指的框框
4-点击框框后,谷歌浏览器的窗口就会与屏幕大小一致
二、对浏览器网页缩小的解决方法
1-还是以谷歌浏览器为例
2-这是是处于一个网页缩小的状态
3-解决网页缩小的方法有两种:
1)、快捷键:Ctrl+0
2)、Ctrl+鼠标滚动条的上下滚动,这样也可以调整网页的大小
调整完成后,网页就会以100%的大小比例展现在浏览器中
浏览器变小了怎么办?
问题描述:
网页字体小
原因分析:
网页字体小是由于误操作导致“网页缩放”,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法尝试解决。
解决方案:
方案一:调整网页缩放
1.
以360极速浏览器为例。点击右下角的放大镜图标,调整到100%默认即可解决。其他浏览器类似。
图1
2.
IE浏览器中的调整:
图2
方案二:使用鼠标滑轮调整网页大小
按住CTRL键,然后转动鼠标滑轮,大家就会发现网页文字会变大或缩小,调到适当大小就可以了。
Win7浏览器处于缩放状态的解决方法
1、如下图所示,浏览器窗口内容被缩放了,而IE的`标签栏和状态栏却没有变。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工具里面显示为“65%”,这个就是说将网页缩小到正常情况下的65%显示了,所以网页内容显示比正常情况下小多了。
3、同样的,我们看看下图,网页内容部分显示比以前大了很多,但IE标签栏和状态栏同样没有变化。
4、同时工具里面显示为“200%”,这也就是说网页内容比以前放大200%了。
5、我们选择工具缩放,这时候会出现菜单,我们选择其它任何比例都可以将网页内容按所选择的比例显示。
6、比如我们从菜单中选择“100%”,则网页内容又恢复到“100%”的正常比例显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