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2.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你知道它的历史源流吗?

3.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4.电脑系统的发展史

5.计算机的系统发展历史

6.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7.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电脑系统技术的发展历史_电脑系统演变过程

1985年Windows 1.0正式推出,相信老一辈计算机使用者应该熟悉吧

1987年10月推出Windows 2.0,比 Windows 1.0版有了不少进步,但自身不完善,效果不好。

1990年5月Windows 3.0 版推出,期间微软继2.0后还有代号为286、386两款系统,但因其自身原因,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3.0的出现才改观了这种局面,Windows逐渐占据了个人电脑系统,3.0也首次加入了多媒体,被舆为“多媒体的DOS”。

1992年Windows 3.1发布,该系统修改了3.0的一些不足,并提供了更完善的多媒体功能。Windows系统开始流行起来。

1993年11月Windows 3.11发布,革命性的加入了网络功能和即插即用技术。

1994年Windows 3.2发布,这也是Windows系统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发布,Windows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功能,DOS时代走下舞台。95标明了一个“开始”按钮的介绍以及桌面个人电脑桌面上的工具条,这一直保留到现在视窗后来所有的产品中。

1996年8月24日Windows NT4.0发布,在93、94年微软都相继发布了3.1、3.5等版NT系统。主要面向服务器市场。

1998年6月25日Windows98发布,基于Windows 95上,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98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2000年9月14日Windows Me发布,集成了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系统还原功能则是它的另一个亮点。

2000年12月19日Windows 2000(又称Win NT5.0)发布,一共四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发布,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细微的修改。集成了防火墙、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与Microsoft Pasport网络服务的紧密结合。是目前操作系统使用率最高的一个系统。

2003年4月底Windows 2003发布,是目前微软最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算是2000的一个升级。

Longhorn是微软公司下一版本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代号。它是继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带有许多新的特性和技术.

现在该版本已被命名为Windows Vista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四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你知道它的历史源流吗?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习惯上称为四代。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到50年代后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础器件。代表机型IBM公司的IBM650。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采用的主要器件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降低了价格。代表机型控制数据公司(CDC)的大型计算机系统CDC6600.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器件,功耗、体积、价格进一步下降,速度和可靠性相应的提高。代表机型IBM公司的IBM360.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70年代初至今),70年代初,半导体存储器问世,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并不断向大容量、高速度发展。1984年内涵2300个晶体管的Intel 4004芯片问世,开启了现代计算机的篇章。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2)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1)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2)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2)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2)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二、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

三、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扩展资料:

1、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算机

电脑系统的发展史

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扩展资料:

发展趋势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2、微型化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四十年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的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

3、网络化

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

4、技术结合

计算机微型处理器(CPU)以晶体管为基本元件,随着处理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计算机结构和元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算机

计算机的系统发展历史

1.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

(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2.批处理系统: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

联机批处理系统:首先出现的是联机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

脱机批处理系统:为克服与缓解,高速主机与慢速外设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脱机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

3.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运行,它们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当一道程序因I/O请求而暂停运行时,CPU便立即转去运行另一道程序。

多道批处理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处理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简称:批处理系统)。

4.分时系统

由于CPU速度不断提高和采用分时技术,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接多个用户终端,而每个用户可在自己的终端上联机使用计算机,像独占机器一样(多用户分时系统是当今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类操作系统)。

5.实时系统:实时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中常作为一种控制设备来使用。

6.通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7.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飞跃发展,微处理机的出现和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发展大普及的浪潮。一方面迎来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同时又向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处理、巨型计算机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于是,操作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系统发展历史: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

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

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算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在现代社会里,用计算机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

2、计算精确度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

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

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3、逻辑运算能力强:

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

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4、存储容量大:

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5、自动化程度高:

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6、性价比高:

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21世纪电脑必将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

计算机发展很迅速,有台式的还有笔记本。

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Windows发展历史

Windows起源可以追溯到Xerox公司进行的工作。

1970年,美国Xerox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机构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从事局域网、激光打印机、图形用户接口和面向对象技术的研究,并于1981年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GUI(图形用户接口)系统:Star 8010工作站。

但如后来许多公司一样,由于种种原因,技术上的先进性并没有给它带来它所期望的商业上的成功。

当时,Apple puter公司的创始人之一Steve Jobs,在参观Xerox公司的PARC研究中心后,认识到了图形用户接口的重要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GUI系统研究开发工作,并于1983年研制成功第一个GUI系统:Apple Lisa。

随后不久,Apple又推出第二个GUI系统Apple Macintosh,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商用GUI系统。

当时,Apple公司在开发Macintosh时,出于市场战略上的考虑,只开发了Apple公司自己的微机上的GUI系统,而此时,基于Intel x86微处理器芯片的IBM兼容微机已渐露峥嵘。

这样,就给Microsoft公司开发Windows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市场。

Microsoft公司早就意识到建立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在1983年春季就宣布开始研究开发Windows,希望它能够成为基于Intel x86微处理芯片计算机上的标准GUI操作系统。

它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别推出Windows 1.03版和Windows2.0版。

但是,由于当时硬件和DOS操作系统的限制,这两个版本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

此后,Microsoft公司对Windows的内存管理、图形界面做了重大改进,使图形界面更加美观并支持虚拟内存。

Microsoft于1990年5月份推出Windows3.0并一炮打红。

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操作系统一经面世便在商业上取得惊人的成功:不到6周,Microsoft公司销出50万份Windows3.0拷贝,打破了任何软件产品的6周销售记录,从而一举奠定了Microsoft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

一年之后推出的Windows3.1对Windows 3.0作了一些改进,引入TrueType字体技术,这是一种可缩放的字体技术,它改进了性能;还引入了一种新设计的文件管理程序,改进了系统的可靠性。

更重要的是增加对象链接合嵌入技术(OLE)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Windows3.0和Windows3.1都必须运行于MS DOS操作系统之上。

随后,Microsoft借Windows东风,于1995年推出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95(又名Chicago),它可以独立运行而无需DOS支持。

Windows95是操作系统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对Windows3.1版作了许多重大改进,包括:更加优秀的、面向对象的图形用户界面,从而减轻了用户的学习负担;全32位的高性能的抢先式多任务和多线程;内置的对Inter的支持;更加高级的多媒体支持(声音、图形、影像等),可以直接写屏并很好的支持游戏;即插即用,简化用户配置硬件操作,并避免了硬件上的冲突;32位线性寻址的内存管理和良好的向下兼容性等等。

以后我们提到的Windows一般均指Windows95。

Windows操作系统特点,以后windows又相继推出了98,Me,2000版本,不过windows2000又分为专业和服务器两个版本。

Windows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它具有以下优点:

直观、高效的面向对象的图形用户界面,易学易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Windows用户界面和开发环境都是面向对象的。

用户采用“选择对象-操作对象”这种方式进行工作。

比如要打开一个文档,我们首先用鼠标或键盘选择该文档,然后从右键菜单中选择“打开”操作,打开该文档。

这种操作方式模拟了现实世界的行为,易于理解、学习和使用。

用户界面统一、友好、漂亮:

Windows应用程序大多符合IBM公司提出的CUA (mon User Acess)标准,所有的程序拥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基本外观,包括窗口、菜单、工具条等。

用户只要掌握其中一个,就不难学会其他软件,从而降低了用户培训学习的费用。

丰富的设备无关的图形操作:

Windows的图形设备接口(GDI)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操作函数,可以绘制出诸如线、圆、框等的几何图形,并支持各种输出设备。

设备无关意味着在针式打印机上和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上都能显示出相同效果的图形。

多任务:

Windows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环境,它允许用户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或在一个程序中同时做几件事情。

每个程序在屏幕上占据一块矩形区域,这个区域称为窗口,窗口是可以重叠的。

用户可以移动这些窗口,或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切换,并可以在程序之间进行手工和自动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虽然同一时刻计算机可以运行多个应用程序,但仅有一个是处于活动状态的,其标题栏呈现高亮颜色。

一个活动的程序是指当前能够接收用户键盘输入的程序.

Windows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牌--Windows Xp

Windows XP是Microsoft 继Windows 2000和Windows Millennium之后推出的新一代Windows 操作系统。

Windows XP将Windows 2000的众多优点(例如基于标准的安全性、易管理性和可靠性)与Windows 98和Windows Me的最佳特性(即插即用、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以及独具创新的支持服务)完美集成在一起,从而打造出了迄今为止最为优秀的一款Windows操作系统产品。

本文从技术角度入手,对Windows XP的新增功能特性进行了广泛概述。

文章展示了新的技术和功能是如何使用户完成日常工作、共享信息、管理桌面、实现高效移动办公、获得帮助和支持以及执行其它计算任务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的。

Windows XP在现有Windows 2000代码基础之上进行了很多改进,并且针对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不同需要提供了相应的版本:Windows XP Home Edition和Windows XP Professional。

除非特别注明,本文所介绍的技术和功能均为这两个操作系统共有的功能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1946--1958年左右。这代计算机因采用电子管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

第二代是晶体管时代,约为1958--1964年。这代计算机比第一代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数10倍,软件配置开始出现,一些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相继问世,外围设备也由几种增加到数十种。除科学计算而外,开始了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应用;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IC)计算机时代。约从1964--1970年。主要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其电路器件是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芯片上集成了几十个到几百个电子元件,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显著减少,计算速度、存储容量、可靠性有较大的提高,有了操作系统,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并和通讯技术结合,使计算机应用进入许多科学技术领域;

第四代便是大规模(LSI)电路计算机时代。从70年代到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是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半导体芯片上可以集成上千万到十万个电子元件,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百万次,计算机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人工智能化等几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