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最顶尖的四大招牌产业

2.简单介绍一下全球的主流操作系统。

3.国外的电脑都用什么操作系统

4.电脑系统的发展史

5.WINDOWS操作系统 是什么?

6.全世界现基于电脑而研发的(除WIN系统)以外的系统还有哪些越全越好

7.世界上最早的电脑系统是什么?

8.谁发明了电脑

印度人电脑技术,印度发明的电脑系统叫什么

诺基亚的产品有的是安卓系统的,有的不是。

诺基亚的操作系统有:

1、塞班系统

早期诺基亚的手机是塞班系统。

2008年6月24日,诺基亚宣布收购Symbian公司的所有股权,塞班系统成为诺基亚独占系统。

2013年1月24日晚间,诺基亚年度财务报告宣布在2012年发布的808 Pure View将是公司最后一款以塞班系统为平台的手机,标志着塞班系统正式走向消亡。但塞班的支持服务持续到2016年,因为塞班公司赋予诺基亚的根CA证书于2016年1月5日过期。

2、安卓系统

诺基亚于2014年2月24日在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了旗下首款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NOKIA X。后续还有NOKIA X+和NOKIA XL。

NOKIA X、NOKIA X+、NOKIA XL,其搭载的Android平台已经被NOKIA和Microsoft深度定制,不包含Google的服务且取而代之的是Microsoft的OneDrive、Outlook等服务。诺基亚希望用搭载了Android的NOKIA X去吸引最入门的智能手机用户,又希望引导他们在未来走向Lumia产品。

3、Maemo

Maemo诺基亚于2005年首次推出的一款手机操作系统,用以弥补Symbian OS的某些先天不足,搭载Maemo系统的诺基亚手机只有N770、N800、N810和N900四部。2010年2月,诺基亚宣布将Maemo与英特尔(Intel)的Moblin计划合并,推出MeeGo,Maemo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4、Meego

MeeGo是诺基亚与英特尔(Intel)合作开发的系统,商业手机中只有诺基亚N9搭载了MeeGo。

2012年7月,在诺基亚的支持下,Jolla Mobile为Meego延续生命,将在华发布新一代MeeGo手机,宣布MeeGo复生为Sailfish OS,并且未来的Sailfish OS兼容Android程序。

5、Windows Phone 7(Windows CE)

诺基亚将把Windows 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参与该系统的研发,并在该平台上,在诺基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领域进行创新,如拍照等。

6、Asha

Asha系统是基于Smarterphone研发。

诺基亚公司于2013年5月9日在印度发布了第一款Asha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诺基亚501”。

7、Windows Phone 8(Windows NT)

2012年9月5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2012年9月5日22时),诺基亚联合微软在微软纽约总部正式发布了诺基亚第一款搭载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的新机Lumia 920及Lumia 820。2012年旗舰机型Lumia 920,2013年旗舰机型Lumia 1020 /Lumia 1520都是Windows Phone 8。

8、Windows RT

北京时间2013年10月22日15点,诺基亚在阿布扎比诺基亚世界大会上推出的运行微软Windows RT8.1系统的平板电脑:诺基亚Lumia 2520。

9、Z Launcher

Z Launcher处于Beta状态,支持Android 4.1以上设备,截止到2014年11月20日官方支持机型包括NOKIA N1平板。

百度百科-诺基亚

印度最顶尖的四大招牌产业

最初的操作系统出现在IBM/704大型机上,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则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CP/M。

CP/M是加里.基尔达尔领导的DigisatReseach公司为8位机开发的操作系统,它能够进行文件管理,具有磁盘驱动装置,可以控制磁盘的输入输出、显示器的显示,以及打印的输出,它是当时操作系统的标准。

简单介绍一下全球的主流操作系统。

一、印度软件服务业

印度的软件出口仅次于美国,占比达到全球软件出口的20%,印度在IT外包行业是世界第一名,竟然占到了50%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中国软件总量要比印度要大得多,中国一年的软件总量大约在5000亿美元之上,而印度的软件产能大约在1500亿美金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主要是用来出口创外汇,而中国的软件主要是为本土经济所服务的,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印度软件业的确厉害,包括著名的波音公司,它的大飞机使用的飞行软件都是交给印度来编程的。比如著名的Windows 10软件,大部分印度人做出来的,甚至于比美国人搞的Windows 7要好用一些。

印度被称为IT人才的硅谷。根据之前统计,在美国超过18%的微软员工,16%的IBM员工,17%的网络人才和超过10%的医生,21%的护士曾经在印度接受过教育。甚至于美国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通用电器、捷运公司包括具有重要定位的美国五角大楼都采用印度的软件。在硅谷的各大电脑公司里,有大量的印度人担当研发的重任,即使发达国家领头羊德国也曾经表示要从印度引进软件人才。

印度软件业一度占据世界软件市场50%以上的份额,印度软件产品大多是输出到美国,然后是欧洲。印度的软件公司大量承揽了美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飞机运行软件,以及英国伦敦地铁的运行软件,印度的设计技术堪称一流。

世界银行之前有一份调查称,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全球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微软比尔盖茨曾经在之前访问印度时惊呼:“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可见,印度的软件业在全球的地位。

印度主要是IT外包服务,比如服务呼叫中心,还有一个就是软件外包,依靠的就是印度人的编的软件通俗易懂。

严格地讲,印度的软件业并不发达,发达的是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

印度软件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表现在外包服务上——就是给欧美大的IT公司做软件代工。类相当于富士康和苹果的那种合作关系,因此,软件的核心技术及品牌都不掌握印度自己手中,类似于中国之前的“外贸加工”模式,所以,印度的软件外包则是一种比较廉价的脑力劳动输出。

印度软件外包业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

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在软件业实施“零税赋”优惠政策,并享有银行贷款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印度政府还对号称“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在内的多个软件园和出口加工区实施了优惠政策,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出有利于积极吸引外资、加快软件业发展的法律生态环境。

叠加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优势,使得软件人员在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上沟通无障碍,这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具有的先天优势。

需要纠正的是,虽然英语是印度的一个语言优势,但是并非英语是印度语言交流的全部。因为在中国人的普遍印象中,印度是说英语的国家。事实上,根据人口统计显示,印度真正说英语的人口数量大约仅占总人口的5%,当然,在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里,说英语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少了,毕竟英语人口拥有5000万,比起6648万人口的英国只少1000多万,可见印度英语人口比例虽然区区5%,但人口基数非常大。

英文是印度的全球商业交流及政治领域的工作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外语。比如在印度街头翻阅报纸杂志,在酒店里打开电视浏览各个频道,会发现英语只占有所有媒体一小部分,而且还是欧美主流媒体频道,而印度本地的英语频道并不多。在印度大城市公共图书馆,印度管理人员曾经说过,英语书籍只占所有图书的8%,92%以上的图书是各种印度语言的图书,而且英文图书的价格是印度本地图书的几倍。

除了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外,印度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是Hindi(印地语),占总人口的66%。另外还有Bangla(班哥拉语)等1 8种语言。印度语言中分10种不同文字,其中,语言使用人口占5%以上的语言文字有7种,这些语言在发音、语法、书写上是各不相同的。

在印度,中学生除了学习本地语言,往往还要学习英语及印地语,假如毕业去外省工作,还要学习当地语言。因此,一个印度人要想在全国找工作,至少要会讲4-5种语言。

由于印度在语言交流成本比较高,为了降低语言交流成本问题印度实施了两次大的规定:一次是印度独立后,决定在国会继续使用英语作为法律工作语言,这个决定大幅减少了政府的翻译成本。在全球商业领域和 科技 领域,印度将继续使用英文,保持与全球交流的低成本化。另外一次,是1976年,印度决定采用技术的手段,解决6-7种不同语言的沟通问题,其语言翻译软件也由此出现。

一开始,印度的软件外包公司承接的都是一些很小的软件开发代工,在2000年,印度软件业软件开始迅速发展。记得当年“千年虫”的担忧让全球各国一度恐慌,同时,也给了处于低端产业链的印度IT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让印度接到了大量的代工订单,比如美国软件公司运行中的数百万条代码修复工作。

另外,日本的软件公司与美国公司的竞争,迫使美国大幅削减软件代工成本,在低端的软件解决方案上与印度IT公司展开合作。印度的很多IT公司也“借力使力”提升自己的软件技术,并且改善离岸业务模式流程,在获取专业软件知识上打造高价值的IT服务。

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卢比开始的长期贬值,间接支撑了印度软件公司竞争力,让印度一度成为“世界软件工厂”,号称”世界办公室“。

在软件代工高速发展时期,成千上万人的软件公司不在少数,比如Infosys、 HCL、Wipro等,这些都是印度软件外包领域的巨头,软件代工总收入都做到了千亿美元的级别,并占领了世界软件市场约20%的份额。统计数字显示,印度超1000人的软件公司就有上百家,并且软件外包公司前五名的公司员工数都在5000人之上。

印度获得软件技术人才有几个方式 :首先是依靠吸收印度的大专院校人才。印度有400余所大学设有计算机专业,每年能够培养软件毕业生1万余人,印度政府特别为250余所院校提供部分教学经费。

印度高等教育享誉世界,印度在高校的师资力量、教材及教学管理其实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著名大学几乎差别不大。特别是班加罗尔大学、韦洛尔 科技 大学等著名大学,他们的师资力量、教材和教学管理与全球名牌大学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印度在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学科设置等方面是与全球全面接轨的,并且人才输出也堪称世界一流,印度的毕业生在全球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

很早以前,印度信息技术部长在美国就曾经说过,印度每年可向世界各国输出20万名IT人才。印度事实上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人才的大国”。当时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德国等,这些发达国家都十分渴望获得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

其次是依靠民办或私营机构来培训人才。这类机构在印度有大约700余家,每年可培养数万名学员。再次是软件企业自己开立的培训机构。印度政府还在全国250个机构开设电脑培训课程,并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因此,印度多渠道发力软件培训,为软件企业提供了持续不断的“软件蓝领”人才。

虽然在过去20多年来印度软件外包业称雄世界,但已经成为过去式。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特别是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数字化转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印度外包产业和模式开始遭遇技术寒流,产值大幅下滑,员工大批失业。

由于印度众所周知的软件几乎都是外包业务,因此,印度软件业基本上挣的是外国人的钱。印度软件代工的模式是根据国外公司的需求进行软件编写,但自己的硬件条件很差,所以,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软件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软件外包技术含量相当低,加上外国公司不断控制人工成本,利润越来越低。

印度《经济时报》,早在2017年印度IT产业裁员就高达5.6万人,并且IT公司在印度校园的招聘也大幅减少了50%—70%。报道称,裁员仅仅是刚开始。研究表明,在未来数年,印度数十万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消失。在印度班加罗尔,心理医生”生意兴隆“,原因是来咨询的人很多,大部分往往都是被解雇的软件工程师。

印度IT公司由于极少在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上大幅投入,因此无法进入软件的高端领域。自始至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没有走出低端产业链的循环格局,印度软件外包维持的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劳动力套利”模式。

因此,印度IT公司始终在延续这种低成本代工模式,并拥有十分庞大的入门级劳动力队伍,而缺乏资深的软件管理者和高端的软件开发者,让印度IT公司在面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流量等新的模式面前,在软件高端产业链开发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

印度为何不进行软件行业产业升级呢? 由于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约达13.4亿,再加上它的教育体制限制,缺乏充分的高端人才供给,使得印度基于外包模式的软件行业无法进行产业升级。

印度的教育走的重视重高等教育,轻视基础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可以”直追“咱们,但基础教育却停留”非洲水准“。比如2013-2014学年,印度小学阶段辍学率高达21%,小学到初中阶段高达39%。

《经济学人》称据一份非政府组织的调查报告,大约有一半的印度五年级学生看不懂提供给二年级学生的课文,另外,仅有四分之一的五年级学生能掌握除法。

印度在识字率上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基础教育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规模却扩大很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已经到了26.88%。

虽然印度也有像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这样的顶级学府(录取率不到3%),但早已经成为了向美国硅谷输出人才的后花园。

印度IIT毕业的天才学生几乎都移民去了美国,成为了印裔硅谷高管,比如谷歌和微软的CEO往往是美籍印度人。

印度的人才流失一直是印度IT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毕业生会选择离开印度,是全球软件人才外流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些外流人才一大半去了美国。印度的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让印度的高 科技 人才纷纷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也导致了本国的软件行业无法进行产业升级。

因此,如果真正让软件业领独领风骚,必须吸引软件核心高技术人才,或者培养孵化类似于微软及谷歌这样的软件公司,打造软件业的高端产业链及技术把控能力。

印度的优势是软件业比较团结,特别是在美国,印度人和印裔很团结,往往喜欢抱团作战,是其一大优点。

印度顶尖的软包公司

1、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塔塔集团(TCS)

TCS在全球有100多个分支机构,向55个国家提供软件服务。TCS雇员超过2万名,客户数有近千名, 提供IT和商业咨询服务。除印度本土外,公司在美国、英国、匈牙利、巴西、乌拉圭和中国拥有多个交付中心

2、印度软件外包公司:Infosys

Infosys是印度 历史 上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总部位于印度信息技术中心—班加罗尔市,在全球拥有雇员超过100,000 名,分布于全球27个国家, 56个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 Infosys股票市一度达629亿美金

3、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威普罗公司wipro

Wipro Limited是印度领先的完整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印度领先的有价值的信息 科技 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企业。在亚太和中东市场,Wipro为国际公司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

4、印度软件外包公司: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atyam

Satyam位于印度,在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拿大、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日本与澳大利亚的萨蒂扬开发中心为全球提供服务,其中152 家为财富全球 500 强与财富美国 500 强企业。

5、印度软件外包公司:马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ech Mahindra

Tech Mahindra是印度排名前5的IT公司,在全球90个国家拥有近12.2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46亿美元。

二、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

印度处于热带,在一些药用植物上,印度的天然条件能够获得更好收成。古时印度的香料业就强于我国。

印度被称为“世界的药房”,也被称为“全世界穷人的药房“。印度曾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出口药品,印度药品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0%左右。据统计,印度有近3000家仿制药企业,2017年全球七大仿制药公司中印度就占了两席。因此,印度的仿制药品不仅能满足了本国穷人看病的基本需求,而且每年还大量的出口,并成为印度重要的支柱产业。

全球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仿制药出自印度,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印度的制药业比较发达,制药企业研发能力较强;其次是相关政策比较宽松,甚至不惜颁发强制许可证书,为国内仿制药亮绿灯,事实上,没有仿制药,大多数印度穷人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医药费。

特别是一些抗癌类进口药物,价格十分昂贵,比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由瑞士诺华制造的格列卫,如果折合成人民币,每月仅药费支出就要2万多人民币,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无法承担。

格列卫在世界很多国家都被授予了专利药物,但印度政府并不授予格列卫专利。原因是: 一是印度为了适应世贸组织规则,修改了《专利法》,早在2005年就开始生效。印度的《专利法》规定,在药物领域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保护,不支持衍生药物专利。由此,格列卫就被印度视为衍生药物,因此也不受专利保护,印度国内的药企就可以仿制,因此,印度制造的格列卫价格十分便宜。二是为让国内药企仿制一些药物,印度政府还对一些药物实施“强制许可”,从而为国内一些药企生产仿制药去掉了专利约束限制。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为实现让普通百姓能够看得起病、促进本国制药行业发展两项基本目标,亲自主持了对《专利法》的修订。

从此,印度对食品及药品等民生必需品只授予工艺专利,而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印度放弃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让本国企业能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

印度生态品种丰富,拥有森林、湿地、海岸、草地、海洋、沙漠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拥有千差万别的生态多样性,从而为印度的生物资源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让印度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生物多样性地区总面积的8%左右。

从记录的野生物种来看,印度拥有世界上6.5%-7%的野生物种;在已记录的物种中拥有植物4.5万种、动物8.1万种。从栽培物种来讲,印度是世界上八个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至少有166种作物和320种作物亲缘种起源于印度,因此,印度作物基因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已驯化饲养的动物方面,印度仍然具有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且位居世界前列。

印度的医学院、理工学院等很多都设立了生物技术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已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印度每年毕业的生物技术专业的硕士一度达6500人,博士达1500人。生物技术人才的大量涌现促进了印度生物技术研发的领先地位和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在资源、人才、设施、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从80年代开始,印度在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安得拉邦、北方邦等地设立了1000多个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还建立了10多所合乎国际标准的干细胞培养实验室,成为世界胚胎细胞菌采集最先进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生物技术信息系统网络的国家,处于生物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领先地位。

三、印度的太空技术

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运载火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早在2009年,印度已拥有4种类型的国产运载火箭:1)“卫星运载火箭3(SLV-3)”;2)“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3)“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4)“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

印度早在40年前就发射了第一颗遥感卫星,印度还是继美国、俄罗斯、欧盟之后又一个将火星探测器送上火星的国家。

2007年,印度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和3颗卫星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为该国未来实施载人航天计划等获取了重要数据。

印度目前还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其探月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2008年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将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升空。是继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之后第五个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印度一箭十星成为当时第一。此后,特别是1箭104星发射成功最为著名,并且创造了世界之最,一直被印度国民津津乐道。

印度之前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其反卫星试验其实也意味着,印度将会成为继中国、美国、俄国之后,全球第4个全具备反卫星能力的国家。

四、印度的**业

印度**产量世界第一,平均年产量大概超过一千部,根据统计,2018年其**平均产业规模约合158.27亿人民币。据毕马威的预测,到了2023年印度**产业规模将增加到约合227.9亿人民币。

宝莱坞(Bollywood)是宝莱坞制片厂外景的简称,位于印度孟买**基地。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数亿观众。

宝莱坞和印度其它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泰米尔语- Kollywood,特鲁古语(Telugu),孟加拉语(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达语(Kannada)和马拉亚拉姆语(Malayalam)等构成了印度的庞大**业, 每年出产的**数量和售出的**票数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南亚的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宝莱坞是印度最美丽的一张名片,表现出印度人独特的魅力。 印度的**明星们在全球名流的圈子里风头强盛,很多好莱坞明星开始往宝莱坞发展。在印度宝莱坞明星的婚礼上,可请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可见印度宝莱坞的影响力。

印度**在**产业中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作为不发达国家,印度为什么能够**行业发展到与好莱坞媲美的程度?

一、金融资金支持。早在1999年,**业就成为印度政府官方认可的产业,意味着**从业者可以获得合法的银行贷款。2001年,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为**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让印度**业开始发展壮大。

二、印度**民族特色极为鲜明。印度**在歌舞元素及印度民族风光特色的基础上,非常注重**节奏、意象表达和叙事抒情。把歌舞转化为表达人物 情感 和思想的工具,并与全球市场接轨,并且融入摇滚等 时尚 元素。

三、印度政府对**产业的大力支持。在1948年,印度政府广播新闻部内设立了**处、1953年设置国家**奖、1960年建立**金融公司、1961年创办浦那**学院、1964年建立国家**馆。1952年,印度官方举办印度国际**节以促进印度**与世界**行业的交流。不定期举办,从197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印度国际**节是亚洲最早的A类**节之一,至今已成为亚洲极具影响力的**赛事。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本土市场是印度**的重要消费地。由于各地语言差异性明显,印度**为了服务好本土观众,采取根据拍片语言进行了市场划分。据统计,印度**中有15种当地语言。

据拍片语言的不同,印度**总体上形成了三大制片中心:孟买(印地语)、加尔各答(孟加拉语)、马德拉斯(泰米尔语),其中位于孟买的“宝莱坞”闻名遐迩。

印度**本土化的重要措施就是采取平民票价。尤其是印度影片收入与影片成本及档期无关,全国**票价一律保持在超低水平,目的就是让平民百姓能够看得起**。2017年印度推行GST修正案后,印度国内票价又再度大幅降低。持续稳定而价格低廉的票价,让平民阶层成为**院的常客,形成印度全民观影热潮。

国外的电脑都用什么操作系统

windows

Microsoft公司从1983年开始研制Windows系统,最初的研制目标是在MS-DOS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多任务的图形用户界面 。第一个版本的Windows 1.0于1985年问世,它是一个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系统软件。1987年推出了Windows 2.0版,最明显的变化是采用了相互叠盖的多窗口界面形式 。但这一切都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直到1990年推出Windows 3.0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以压倒性的商业成功确定了Windows系统在PC领域的垄断地位 。现今流行的 Windows 窗口界面的基本形式也是从Windows 3.0开始基本确定的 。1992年主要针对Windows 3.0的缺点推出了Windows 3.1,为程序开发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窗口控制能力,使Windows和在其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程序具有了风格统一、操纵灵活、使用简便的用户界面。Windows3.1 在内存管理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使应用程序可以超过常规内存空间限制 ,不仅支持16MB内存寻址,而且在80386及以上的硬件配置上通过虚拟存储方式可以支持几倍于实际物理存储器大小的地址空间。Windows 3.1还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网络支持、多媒体管理 、超文本形式的联机帮助设施等,对应用程序的开发有很大影响。

Windows 3.1及以前版本均为16位系统,因而不能充分利用硬件迅速发展的强大功能。同时,它们只能在MS-DOS上运行,必须与MS-DOS共同管理系统资源,故它们还不是独立的、完整的操作系统。1995年推出的Windows 95已摆脱MS-DOS的控制,它在提供强大功能和简化用户操作两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因而一上市就震撼全球。Windows 95提供了全新的桌面形式 ,使用户对系统各种资源的浏览及操作变得更合理更容易。Windows 95 提供硬件“ 即插即用 ”功能和允许使用长文件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Windows 95 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的32位操作系统,采用抢占多任务的设计技术,对MS-DOS的应用程序和Windows应用程序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1998年推出Windows 98 ,全面增强了Windows 95功能,提高了稳定性,使运行速度更快,增强了管理能力,扩大了网络功能,具有高效的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

Windows NT 是 Microsoft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全新设计的操作系统,对硬件环境有较高要求。它采用客户/服务器与层次式相结合的结构,可以在多处理器的网络服务器等系列机器上运行。它支持多进程并发工作,为它所包含的Win32、Win16、MS-DOS、OS/2以及POSIX子系统提供了优越的应用程序兼容性,这是此前任何其它操作系统所无法相比的。

Windows 98是一个发行于1998年6月25日的混合16位/32位的图形操作系统。这个新的系统是基于Windows 95上编写的,它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USB、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称为活动桌面(Active Desktop)。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年6月10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和对DVD-ROM的支持。

Windows 98的最低系统需求:486DX/66MHz或更高的处理器,16MB的内存,更多的内存将改善性能;如果使用FAT16文件系统, 典型安装需250兆;因系统设置和选项不同, 所需空间范围在225兆到310兆之间;如果使用FAT32文件系统, 典型安装需245兆;因系统设置和选项不同, 所需空间范围在200兆到270兆之间;CD-ROM或DVD-ROM驱动器和VGA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微软鼠标或兼容的指向设备。

Windows ME是一个32位图形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99年11月18日。它包括相关的小的改善,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5sp2。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于与流行的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竞争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可以让Windows Media Player轻松取胜。而且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免费下载。这对于RealPlayer收费的情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Movie Maker 则是这个媒体播放器中的一个新的软件。这个软件提供了家庭合影,制作视频......功能。最重要的修改是系统去除了DOS,而由系统恢复代替了。在概念上,这是一个大的改进:拥护不再需要有神秘的DOS行命令的知识就可以维护和修复系统。实际上,去除了DOS功能对维护来说是一个障碍,而系统恢复功能也带来一些麻烦:性能显著的降低;它也被证明并不能有效的胜任一些通常的错误。由于系统每次都自动创建一个先前系统状态的备份,使得非专业人员很难实行一些急需的修改,甚至是删除一个不想要的程序或病毒。

Windows 2000是一个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12月19日的32位图形商业性质的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有四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其中Professional也有4个版本,SP1/SP2/SP3/SP4(SP5将不再发布,由于微软可能会将他抛弃),Professional专业版的前一个版本是Windows NT4.0 Works Tation版本。适合移动家庭用户使用,可以用于升级WIN9X和NT4。她以NT4的技术为核心,采用标准化的安全技术,稳定性高,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再像WIN9X那样频繁的出现非法程序的提示而死机。

Windows 2000 Server是服务器版本,它的前一个版本是Windows NT4.0 server版。即可面向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内部网络服务器,但它同样可以应付企业、公司......大型网络中的各种应用程序的需要。Server在NT4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改进,在各种功能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

Advanced Server是Server的企业版,它的前一个版本是Windows NT4.0企业版。与Server版不同的是,Advanced Server具有更为强大的特性和功能。它对SMP(对称多处理器)的支持要比Server更好,支持的数目可以达到四路。

Datacenter Server是目前为止最强大的服务器系统,可以支持32路SMP系统和64GB的物理内存。该系统可用于大型数据库、经济分析、科学计算以及工程模拟等方面,另外还可用于联机交易处理。

所有版本的Windows 2000都有共同的一些新特征:NTFS5,新的NTFS文件系统;EFS,允许对磁盘上的所有文件进行加密;WDM,增强对硬件的支持。如果是家用,还是选择Professional比较好;如果用于企业内部的服务器就应该选择Server;但如果是用于W EB服务器,那么Advanced Server是最合适的;Datacenter Server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是用不着,因为它的定位是大型的数据处理。

Windows 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它发行于2002年9月15日,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家庭版(Home)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费对象是家庭用户,专业版则在家庭版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为面向商业的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等特性。且家庭版只支持1个处理器,专业版则支持2个。字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

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它包括了一些精细的修改,其中一些看起来是从Linux的桌面环境(desktop environmen)诸如KDE中获得的灵感。带有用户图形的登陆界面就是一个例子。此外,Windows XP还引入了一个“基于人物”的用户界面,使得工具条可以访问任务的具体细节。XP有几个基本版本:Home Edition、Professional、Media Center 2005、Tablet PC Edition 2005、Embedded,目前最新的修补程序服务包是SP2,据说2008年会出现SP3

它包括了简化了的Windows 2000的用户安全特性,并整合了防火墙,以用来确保长期以来以着困扰微软的安全问题。

Windows XP的最低系统要求:推荐计算机使用时钟频率为 300 MHz 或更高的处理器;至少需要 233 MHz (单个或双处理器系统);推荐使用Intel Pentium/Celeron 系列、AMD K6/Athlon/Duron 系列或兼容的处理器,推荐使用 128 MB RAM 或更高(最低支持64M,可能会影响性能和某些功能),1.5 GB可用硬盘空间,Super VGA (800x600) 或分辨率更高的视频适配器和监视器,CD-ROM或DVD驱动器,键盘和Microsoft 鼠标或兼容的指针设备。

相比Windows XP的左右摇摆,Windows 2003(全称Windows Server 2003)才是微软朝.NET战略进发而迈出的真正的第一步。Windows 2003起初的名称是Windows NET Server 2003,2003年1月12日正式改名为Windows Server 2003,并于2003年5月步入大陆市场,包括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Enterprise Edition(企业版)、Datacenter Edition(数据中心版)、Web Edition(网络版)四个版本,每个版本均有32位和64位两种编码。

它大量继承了Windows XP的友好操作性和Windows 2000 sever的网络特性,是一个同时适合个人用户和服务器使用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3完全延续了Windows XP安装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几乎不需要多少人工参与就可以自动完成硬件的检测、安装、配置等工作。虽然在名称上,Windows 2003又延续了Windows家族的习惯命名法则,但从其提供的各种内置服务以及重新设计的内核程序来说,Windows 2003与Windows 2000/XP有着本质的区别。Windows 2003对硬件的最低要求不高,和Windows 2000 Server相仿,Enterprise Edition版本对CPU频率要求133MHz以上,内存最小需求为128MB。

Windows Vista

新特性:MSN Messenger 8.5,DirectX 10,Windows Media Player 11,Internet Explorer 7,Outlook Express 7,可靠性:98.5%,安全性94%,同时也拥有自动更新,时尚界面,家庭界面……。

并基于:Win 2000/XP。正式发布日期:2006.12.8日前后,前者为企业版后者为个人版。

在Windows Vista版本中有Home和Business两大类

Home:

Windows Starter 2007 (初级版本)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初级家庭版)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增强家庭版)

Windows Vista Ultimate(终极版)[在这之前成为"Uber"的版本]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初级家庭版--发展中国家以及欧盟特别版)

Business:

Windows Vista Small Business(小型商务版)

Windows Vista Business (商务版)[之前被成为Professional Standard Edition]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企业版)[在这之前成为Professional Premium]

Windows Vista Business N(企业版--发展中国家以及欧盟特别版)

也就是说,目前Winodws Vista被分为了9个版本。

Windows Vista各个版本详情

这些有关各个版本的消息来自微软的市场部。

Windows Starter 2007

Starter并没有使用Vista商标。没有Vista著名的Aero用户界面和DVD制作功能。它拥有Vista Home Basic的大部分功能。同时只能运行三个程序或开三个窗口,可以上网,不能接入其他计算机。没有登陆密码,和快速切换(Fast User Switching)。Windows Starter 2007类似于XP Starter Edition(此产品在中国没有销售,在印度有此版本)。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作为一款简化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主要面向家庭中只有一台计算机的家庭。最为Vista产品线的最基本产品,其他各个版本的Vista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它拥有的功能有:Windows防火墙、Windows安全中心、无限网络链接、父母监控(Parental Controls)、反病毒、间谍软件、网络映射、搜索、**制作软件MovIE Maker、收藏夹、Windows Media Player、支持RSS的OutLook Express、P2P Messenger等等。

与Starter 2007 一样,Home Basic没有Aero用户界面。相当于目前Windows XP Home Edition。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作为Home的加强版本,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包含了Windows Vista Home Basic的所有功能,包括媒体中心和相关的扩展功能(包括对Cable Card的支持,Cable Card是一种装有各有线电视运营商不同的收费系统的、给用户配备的安全组件,消费者只要将此卡插入家中的电视机,就能收看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的数字节目),DVD视频的制作、HDTV的支持,甚至还有DVD Rip。还有Tablet PC、Mobility Center以及其他移动特性(mobility)和展示特性(presentation)。

此外支持Wi-Fi自动配置和漫游,基于多台计算机管理的父母监控、网络备份、共享上网、离线文件夹、PC-to-PC同步、同步向导等。

Windows Vista Business

Business是一个强大的、值得信赖的、面向所有商务人士的安全的操作系统。此版本加入了对“domain”的加入和管理功能,能够兼容其他非微软的网络协议(如:Netware、SNMP等),远程桌面,微软的Windows Web Server和文件加密系统(Encrypted File System)。这个版本和Windows XP Pro相当。

Windows Vista Small Business

作为面向非IT业的小型企业的、Business的产品的精简版的small business,拥有business的如下功能:备份和镜像支持,电脑传真以及扫描工具等。微软还准备为此版本加入一个向导程序,帮助用户付费升级至Enterprise或者Ultimate。XP的产品线中没有与之对应的版本。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为企业优化过的版本。它包含了Windows Vista Pro 的全部功能。也有其独特的特性,如Virtual PC,多语言用户界面(MUI)和安全加密技术。这个版本没有对应的XP版本。

Windows Vista Ultimate

Ultimate,终极、顶点之意。您大概也已经猜到了,这是Vista系列产品中最强大的、最令人激动的版本。针对个人电脑的最强操作系统,针对个体作出优化。Windows Vista Ultimate包含Vista Home Premium和Vista Business的所有功能和特性。并且还有其他的特性:附加的游戏优化程序,多种在线服务以及更多的服务。

微软还在考虑如何定位如此具有冲击力的版本,并且正在研究是否为Ultimate的用户提供免费的播客、音乐下载、**下载、娱乐软件、增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和用户主题方面等增值服务。

这个版本主要面向骨灰级计算机玩家、骨灰级游戏玩家、数字音乐狂热者以及学生。是一个最最完全的Windows Vista。提供最好的执行效率、最安全、完整的办公室链接。并且针对个体用户进行优化,包含了全部你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2006年11月30日,微软公司全球发布Windows Vista 企业版。2007年1月30日,经过五年的艰辛研发,历经数次“跳票”之后,面向个人家庭用户群体的Windows Vista也在全球范围内全面上市。

安装基本配置:

CPU:1.0GHz或更高

内存:512MB

DVD光驱

鼠标、键盘

集成声卡、集成显卡

显示器、音箱

40GB硬盘

安装推荐配置:

CPU:3.0GHz或更高以及双核CPU1.5GHz或更高

内存:1GB

DVD光驱

鼠标、键盘

3D声卡、支持32位色的显卡

液晶显示器、3D音箱

80GB硬盘

Windows Server 2008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代表了下一代 Windows Server。使用 Windows Server 2008,IT 专业人员对其服务器和网络基础结构的控制能力更强,从而可重点关注关键业务需求。Windows Server 2008 通过加强操作系统和保护网络环境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加快 IT 系统的部署与维护、使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合并与虚拟化更加简单、提供直观管理工具,Windows Server 2008 还为 IT 专业人员提供了灵活性。Windows Server 2008 为任何组织的服务器和网络基础结构奠定了最好的基础。

概述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用于在虚拟化工作负载、支持应用程序和保护网络方面向组织提供最高效的平台。它为开发和可靠地承载 Web 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安全、易于管理的平台。从工作组到数据中心,Windows Server 2008 都提供了令人兴奋且很有价值的新功能,对基本操作系统做出了重大改进。

更强的控制能力

使用 Windows Server 2008,IT 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控制服务器和网络基础结构,从而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处理关键业务需求上。增强的脚本编写功能和任务自动化功能(例如,Windows PowerShell)可帮助 IT 专业人员自动执行常见 IT 任务。通过服务器管理器进行的基于角色的安装和管理简化了在企业中管理与保护多个服务器角色的任务。服务器的配置和系统信息是从新的服务器管理器控制台这一集中位置来管理的。IT 人员可以仅安装需要的角色和功能,向导会自动完成许多费时的系统部署任务。增强的系统管理工具(例如,性能和可靠性监视器)提供有关系统的信息,在潜在问题发生之前向 IT 人员发出警告。

增强的保护

Windows Server 2008 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和改进的安全技术,这些技术增强了对操作系统的保护,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indows Server 2008 提供了减小内核攻击面的安全创新(例如 PatchGuard),因而使服务器环境更安全、更稳定。通过保护关键服务器服务使之免受文件系统、注册表或网络中异常活动的影响,Windows 服务强化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借助网络访问保护 (NAP)、只读域控制器 (RODC)、公钥基础结构 (PKI) 增强功能、Windows 服务强化、新的双向 Windows 防火墙和新一代加密支持,Windows Server 2008 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增强。

更大的灵活性

Windows Server 2008 的设计允许管理员修改其基础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保持了此操作的灵活性。它允许用户从远程位置(如远程应用程序和终端服务网关)执行程序,这一技术为移动工作人员增强了灵活性。Windows Server 2008 使用 Windows 部署服务 (WDS) 加速对 IT 系统的部署和维护,使用 Windows Server 虚拟化 (WSv) 帮助合并服务器。对于需要在分支机构中使用域控制器的组织,Windows Server 2008 提供了一个新配置选项:只读域控制器 (RODC),它可以防止在域控制器出现安全问题时暴露用户帐户。

它将取代的是 Windows Server 2003 SP1

Windows 7

Windows 7?恐怕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名词.当Windows Vista刚刚走出微软的大门、对早已迫不及待的消费者时,微软可能已经悄悄地改变其操作系统的命名策略.按照很久以前Microsoft- watch.com的报道,Windows Vista之后的下一代操作系统代号为“Fiji”(斐济),不过后来改称“Vienna”(维也纳),然而从最新的消息看,Vista之后的操作系统将更名为“Window 7”.

这就是说,微软将放弃使用年号或者特殊名词为Windows操作系统命名的方法,而是回归传统,直接采用Windows内核版本号.Vista的核心版本号是6.0,下一代叫Windows 7倒也顺其自然.

在一月上旬,比尔盖茨就提及了新的操作系统在设计方面的特点,Window 7将更加模块化,更加基于功能.总的来说,下一代的Windows将更加先进,服务包和功能包将发布得更加频繁,并且预言只需要2到4年的时间将会与世人见面.

软为了避免把大众的注意力从Vista上转移,微并没有透露太多有关下一代Windows的信息,另一方面重组不久的Windows部门也面临着整顿.不管怎样,我们期望新的操作系统能够更好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特点。

可能会改变一些细节,以及会添加一些新的组件,如IE的升级(猜测会引用IE8)等更多的系统组件改变。到那时候我们在选择吧。

windows 原意是“窗户,视窗”的意思,windows系统出来之前,电脑上看到的只是枯燥的字幕数字(DOS),比尔盖茨开发的“视窗”系统,使我们对电脑的应用更直接,更亲密,更易用。

电脑系统的发展史

windows和MAC OS

1、MicrosoftWindows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它问世于1985年,起初仅仅是Microsoft-DOS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Windows采用了图形化模式GUI,比起从前的Dos需要输入指令使用的方式,更为人性化。

2、Mac OS是一套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Mac 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现行的最新的系统版本是macOS 10.15 beta 4 ,且网上也有在PC上运行的Mac系统(Hackintosh)。

扩展资料:

2011年7月20日Mac OS X已经正式被苹果改名为OS X。2016年,OS X改名为macOS,与iOS,tvOS,watchOS相照应.最新版本为macOS 10.14.6(Mojave),2019年5月14日凌晨发布。

2018年3月30日,苹果推送了macOS High Sierra 10.13.4正式版,新版本增强了对外接eGPU的支持,还新增了此前iMac Pro专属的墨水云墙纸。

2018年9月25日,苹果推送macOS Mojave 10.14,增加了深色模式,更新了Safari浏览器,Mac App Store,访达,桌面,股市,语音备忘录,家庭App等。

百度百科-MAC OS

百度百科-windows

WINDOWS操作系统 是什么?

1.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

(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2.批处理系统: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

联机批处理系统:首先出现的是联机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

脱机批处理系统:为克服与缓解,高速主机与慢速外设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脱机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

3.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运行,它们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当一道程序因I/O请求而暂停运行时,CPU便立即转去运行另一道程序。

多道批处理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处理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简称:批处理系统)。

4.分时系统

由于CPU速度不断提高和采用分时技术,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接多个用户终端,而每个用户可在自己的终端上联机使用计算机,像独占机器一样(多用户分时系统是当今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类操作系统)。

5.实时系统:实时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中常作为一种控制设备来使用。

6.通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7.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飞跃发展,微处理机的出现和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发展大普及的浪潮。一方面迎来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同时又向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处理、巨型计算机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于是,操作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全世界现基于电脑而研发的(除WIN系统)以外的系统还有哪些越全越好

视窗操作系统(英语:Windows)是微软公司1985年提出的DOS之下的操作系统。其后续版本作为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视窗操作系统及其后续版本可以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平台上运行,如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等等。其中Windows在个人电脑的领域应用内最为普遍。在1985年11月,因为应对当时由Macintosh带起的图形用户界面潮流[1],微软公司随即引入了一种名为“Windows”的操作环境。最初“Windows”只是一种在MS-DOS运行的附加组件,如今Windows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更几乎垄断了整个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在2004年,国际数据公司中一次有关未来发展趋势的会议上,副董事长Avneesh Saxena宣布Windows拥有终端操作系统大约90%的市场份额[2]。当前,最新的个人电脑版本Windows是Windows 7,最新的服务器版本Windows是Windows Server 2008 R2。

Windows的发展史

Windows起源可以追溯到多年前Xerox公司所进行的研发工作。1970年,美国Xerox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机构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主要从事局域网络、激光打印机、图形用户界面和面向对象技术的研究。Xerox于1981年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Star 8010工作站。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技术上并未得到大众的重视,也没有协助商业化的应用。

这时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Steve Jobs在参观Xerox公司的PARC研究中心后认识到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研发工作。之后在1983年研发出第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系统Lisa。不久,Apple又推出第二个图形用户界面系统Macintosh(即现时称的“麦金塔计算机”、“苹果计算机”、“Mac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商用图形用户界面系统。Apple公司在开发Macintosh时基于市场战略上的考虑,故意只开发了能于Apple公司自己的计算机上作运作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但当时因为Intel x86 微处理器芯片的IBM兼容计算机已渐露头角,因此就给了Microsoft公司所开发的Windows生存空间和市场。

Microsoft公司亦已经意识到创建业界标准的重要性,所以在1983年春季就宣布开始研究开发Windows,希望它能够成为基于Intel x86微处理芯片计算机上的标准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它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别推出Windows 1.0版和Windows 2.0版。但是当时硬件和DOS操作系统的限制,这两个版本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此后,Microsoft对Windows的RAM管理、图形用户界面做了重大改进,使图形用户界面更加美观并支持虚拟内存功能,此一突破性的由来是亚历桑那大学物理教授Murray Sargent 1989年去微软做暑期研究,发现当时窗口操作系统不能处理大量记忆和同时处理多项程序,这问题可由他发明的一种程序来解决,他帮微软解决这重大问题后仍回学校教书,后来才加入微软成为微软员工(忧郁巨人IBM,第235页)。Microsoft于1990年5月份推出Windows 3.0并一炮而红。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操作系统一面世便在商业上取得惊人的成功;不到推出后的六个星期,Microsoft已经卖出50万份Windows 3.0,打破了任何软件产品的六周内销售记录,从而开始了Microsoft 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但在1994年时被Apple公司控告侵权,展开了著名的“Look and Feel”诉讼官司。

自Windows 95和Windows NT 4.0以来,这个系统最明显的特征是“桌面”。微软设计的桌面大大增进了人机交流的界面,使得更多简单的工作只需要少许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胜任了。但是Windows界面也使得用户和计算器的内部运作产生隔膜,令用户控制或设置计算机内部的选项感到更大的困难(这也是由于现代操作系统功能和复杂性不断增长、以及有大量低水平的计算机人员的增长所带来的困难)。

Windows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估计现在有90%的个人计算机使用这个系统。但从另一方面看,用户是很难选择其它的操作系统,因为现时许多计算机已经内置Windows系统,而他们必须移除Windows之后才可以安装其他系统,况且市面上的很多流行软件及硬件厂商的驱动程序都是为Windows而编写的,如果用户安装其他操作系统便必须面临辛苦的适应新操作系统,并为新系统寻找驱动及第三方软件的尴尬,为此将抛弃他们可能获得的技术支持和常年累积的使用习惯。毕竟一款没有多数驱动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的操作系统很难普及。因此,它的市场占有率或保持市场主导位置的活动都是极富争议性的。不过目前一部分Linux系统选择试图兼容Windows的软件并因此开发了相应的技术,更甚至有组织试图用C语言编写一个与Windows XP完全兼容的非Windows系统,但是这些技术对于普通用户还是有太高的难度。

第7代操作系统Windows 7

现时Windows 7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是现在最新的Windows版本。Windows Server 2008 R2中包含四个版本:Windows Server 2008 R2 Web服务器版本(Web Edition)、Windows Server 2008 R2标准版(Standard Edition)、Windows Server 2008 R2企业版(Enterprise Edition)以及Windows Server 2008 R2数据中心版(Datacenter Edition)。Web Edition主要是为网页服务器(Web Hosting)设计的,而Datacenter是一个为极高端系统使用的。标准和企业版本则介于两者中间。

而Windows 7则有六个版本,分别是Starter、Home Basic、Home Premium、Professional、Ultimate和只限公司大量买入的Enterprise版本。其中Ultimate拥有最多功能,而Starter则最少,并且拿掉或是限制了许多功能,但是这个版本只在极少数的新兴地区,如东南亚、南亚(泰国、印度等)发售,以及在notebook、netbook、nettop等笔记本电脑找到。

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一管理计算机硬件(Computer hardware)与计算机软件(Computer software)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也提供一个让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操作接口(请引用壳(Shell)及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操作系统的型态非常多样,不同机器安装的OS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手机的嵌入式系统到超级计算机的大型操作系统。许多操作系统制造者对OS的定义也不大一致,例如有些OS集成了图形化用户界面,而有些OS仅使用文字接口,而将图形接口视为一种非必要的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为历史悠久而又活跃的分支,而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则是软件工业的基础与内核。

世界上最早的电脑系统是什么?

Linux

基于Debian

· Adamantix:基于Debian,特别关注安全。

· Amber Linux:基于Debian,针对拉脱维亚用户作了一些定制。

· ASLinux Desktop:西班牙语,基于Debian与KDE,针对各种桌面用途,包括家用、办公、教育、游戏、科学、软件开发,最大的卖点在于其丰富的可用性。

· B2D Linux:基于Debian,希望可以由“做中学”来产生一个小而美的中文Linux包的计划。

· Debian GNU/Linux:由大批社区志愿者收集的包。Debian拥有庞大的软件包可供选择(25000个以上),支持大量的硬件平台(12个计算机系统结构)。以前该包因为安装困难受到责难,但最新的版本具备了简单易用的文本式安装环境。非自由软件不会包含在Debian的主要软件包中。

· Guadalinex:由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地方政府推动,基于Debian,针对西班牙语的家庭用户以及学校。

· Knoppix:第一张Debian的自启动运行光盘。包含的软件非常多,启动时会自动进行硬件监测。从4.0起,用DVD作光盘。

o 以下基于Knoppix:

Gnoppix:Knoppix的GNOME版,该包发行周期较长,未来会跟Ubuntu进行集成。

Kanotix:自启动运行光盘,基于Knoppix,也可以安装到硬盘上。有很好的硬件支持,桌面与笔记本电脑的集成也很出色。

Kurumin:针对巴西用户的Knoppix。

· LinEx:由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马杜拉地方政府推动的包。

· Loco Linux:基于Debian的阿根廷Linux。

· MEPIS: 基于Debian的桌面和服务器。

· Rays Linux(华镭):基于Debian,针对亚洲市场,由新华科技(南京)系统软件有限公司开发。

· Skolelinux:在挪威发起,旨在打造适合于学校的轻便包。

· Symphony OS:基于Debian,与众不同地采用Mezzo桌面。

· Ubuntu:对初学者而言最易用的Linux包。由Canonical有限公司赞助,基于Debian,使用自己的软件包库,与Debian的有所不同,旨在开发出更加友好的桌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声誉。

o 以下基于Ubuntu:

Linux_Mint:基于Ubuntu的发行版,人气很高,是目前排行榜上第三名的发行版。

Edubuntu:是Ubuntu的教育发行版。

Hiweed:基于Ubuntu,使用Xfce桌面环境的轻量级中文发行版。0.x版基于Debian。

Kubuntu:使用KDE桌面环境的Ubuntu包。

Lubuntu:使用LXDE桌面环境的Ubuntu包。

PUD GNU/Linux:基于Ubuntu的小型Linux,可安装于光盘或256 MB以上的USB 闪存盘。

Xubuntu:使用Xfce桌面环境的Ubuntu包。

基于RPM

· aLinux:原名Peanut Linux,针对家庭用户。

· ALT Linux:东欧版本。

· Ark Linux:强调易学易用。

· ASPLinux:提供俄语等东欧语言的支持。

· Asianux Server:由中国红旗、日本Miracle、韩国Hannsoft三家联合开发,主要市场针对亚洲地区,对中文、日文、韩文的支持比较好。

· Blag Linux:体积小,但功能较多。

· Caixa Mágica:葡萄牙语的Linux。

· cAos Linux:由社区创建的包,功能通用、培植简单。

· CentOS:由社区支持的包,旨在100%地与Red Hat Linux企业版兼容,但不包含Red Hat 的商业软件。

· Cobind:桌面。

· Conectiva:一个巴西包,曾经是United Linux的创建成员,现在该公司已经并入到Mandriva Linux。

· EduLinux:用于教育的包。

· Fedora:可用作工作站、桌面以及服务器,由红帽公司及其社区开发。

· Linux Mobile System:基于Fedora Core的包,设计成从USB存储设备启动,比如U盘。

· Linpus Linux:来自台湾厂商发行的Linux版本。是一套通过LSB 3.1认证、GB18030-2000编码检验测试及支持CNS11643中文标准交换码全字库的Linux桌面型系统。在中文支持能力上较为完善。

· Magic Linux:一个易用的中文包。

· Mandriva Linux:最初是红帽的一个变种,针对奔腾级CPU作了优化,后来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时,派生成为更友好的包。Mandriva中所有的软件仍然免费,还有活跃的社区支持,另外通过注册以及销售盒装产品,Mandriva还提供企业级的支持与服务,还有针对付费用户的俱乐部。

· Novell Linux Desktop:由于Novell收购了SUSE,他们的Linux产品对原来的包有所继承。

· PCLinuxOS:一个易用的自启动运行光盘,以良好的观感著称;硬盘安装也同样轻而易举。最初基于Mandrake 9.2,而后PCLinuxOS针对桌面用户,开始自己的开发道路。在保留基于RPM包的同时,PCLinuxOS别出心裁地使用自己的APT包管理工具(受Debian影响),但图形前端仍然用的是Synaptic。

· PCQLinux2004:由印度的PCQuest杂志生产,基于Fedora Core。

· PLD Linux:来自波兰的包,针对较高级别的用户,比Slackware、Gentoo更加易用。

· QiLinux:意大利生产,包括桌面版、光盘自启动版,还有服务器版、高级服务器版。

· 红旗Linux:由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主要针对中国市场。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红帽Linux家族中唯一的商业分支。

· Scientific Linux:由红帽Linux企业版,将遵循GPL的软件重新编译而成。

· SUSE/openSUSE:来自德国,是欧洲最流行的包之一。跟红帽一样,也包括大量的软件,需要7张以上的CD,现在则用双DVD。这个包有独特的配置工具YaST。也是United Linux的创立者之一,已经被Novell公司收购。openSUSE是一个新的版本,基于社区,完全开源。

· Tinfoil Hat Linux:对安全格外关注的包。

· Trustix:专注于安全与稳定性的包。

· Turbo Linux:在亚洲较流行的一个包,基于Red Hat,是United Linux的成员。

· Vine Linux:基于Red Hat的一个日本包。

· White Box Enterprise Linux:意在兼容Red Hat企业版第三版。

· Yellow Dog:基于Red Hat,针对PowerPC平台。

· YOPER:"Your Operating System"(你的操作系统),来自新西兰的桌面包。

Slackware

· Kate OS:基于Slackware的设计理念,一个轻便的波兰语包。

· Zenwalk Linux(以前是MiniSlack):基于Slackware作了优化,注重简便、快捷。

· Plamo Linux:基于Slackware的日语包。

· Slackware:一个老牌包,由Patrick Volkerding维护,特别注重简洁与安全。

· Ultima Linux:基于Slackware,由Martin Ultima作了优化。

· SLAX:一个基于Slackware的自启动运行光盘,由Tomas Matejicek维护。

· Frugalware:通用Linux包,面向中级用户。

其它打包方式的包

· ArchLinux:基于KISS原则,针对i686的CPU做了优化,以.tar.xz格式打包并由包管理器进行跟踪维护,特别适合动手能力强的linux用户。

· Foresight Linux:采用Conary包管理系统,引入了GNOME中的许多最新技术,比如beagle、f-spot、howl以及最新的hal等,这个包在保持易用的同时,更注重革新。

· Gentoo:这个包采用自己独特的Portage包管理系统,吸引了许多狂热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强调自己编译源码,而不是直接用二进制包,这样程序运行速度更快。

· GoboLinux:构建了新的文件系统,比如GCC放在/Programs/GCC/这样的目录,为了让系统能找到这些文件,在/System/Links/Executables这样的目录下归组,这样就包含了/Programs目录下所有可执行文件的符号链接。

· Heretix:以前叫做RubyX,包的管理,包括包管理,都是通过由Ruby写的脚本来完成,所有的包都安装在/pkg目录下。

· ImpiLinux,来自南非的包,主要针对非洲用户。

· Jedi GNU/Linux:使用force-get包管理器,允许源码、二进制软件包共存。

· Linux From Scratch:这是一份文档,介绍如何自己动手,如何白手起家编译打造自己独一无二的Linux系统。

· Lunar Linux,基于源码,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 MkLinux:"Microkernel Linux"的缩写,旨在将Linux移植到跑Mach微核的PowerPC机器上。

· Onebase Linux:采用OLM包管理器,对二进制、源码进行管理。

· Sabayon Linux:基于Gentoo,来自意大利。

· Sorcerer GNU/Linux:基于源码。

· Source Mage GNU/Linux:也是基于源码,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 Ututo:基于Gentoo,来自阿根廷。

· Open Client:基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来自IBM,提供有Fedora、Ubuntu、SLED的Layer。

给老机器订制的小型包

一般的迷你包,除了可以硬盘安装,也可以安装在闪存盘上。

· Austrumi:拉脱维亚的自启动CD包,支持英语,功能比较丰富,基于Slackware。

· cAos Linux:有社区维护,功能通用。

· Damn Small Linux(DSL):这是小型包的老祖宗,放在迷你CD上,原先设计是想看看一张50M的CD可以放多少桌面程序,原来是作为个人玩具,但不久Damn Small Linux周围就聚成了一个社区,不少人加入进来,参与改进,包括一个远程、本地的程序安装系统,多功能的备份、还原系统,另外还加入了Knoppix的硬件检测,使用自己的*.dsl软件包系统,默认的窗口管理器是Fluxbox。可以在微软虚拟机软件里运行,无须关闭WINDOWS系统专门进入LINUX系统,特别适合初学者。

· Feather Linux:类似于Damn Small Linux,但总容量是115MB,兼容Debian的软件包。

· Flonix USB版:放在USB设备上的可移动桌面包,这是个商业版,只能给购买的U盘作预装。

· Knopperdisk:为U盘设计的包,基于Gentoo。

· Puppy Linux:启动特别地快,在配置较低的PC上(内存小于48M),也可以运行自如。包含的工具都是特别精简的,使用Fvwm95作为窗口管理器(现在是JWM)。

· Kuppy Linux:基于Puppy发展的发行版,拥有启动特别地快,在配置较低的PC上等特点外,将桌面置换为XFCE4,更适合习惯windows操作的用户。

· Tiny Core Linux:是一个仅有10MB的桌面操作系统,甚至可以在486上运行,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桌面,而且只支持有限局域网。

· Stem桌面:一个混合产品,使用标准的Debian来编译桌面(Fvwm95)。针对老机器(CPU小于等于266Mhz,内存小于等于64M)设计,从Debian软件仓库种选择的包都是最轻巧的。与众不同的是,该包没有自己的安装光盘,用户得先安装Debian,然后运行文本界面的安装脚本,然后通过网络连接,编译剩余的软件。这个包100%跟Debian兼容。

· SPBLinux:用于软盘、U盘的迷你版本。

· Vector Linux:中小型包,针对新老机器,采用小而快的应用程序,以及简化的安装程序。该包有多个版本,包括大小为2G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版,以及800M的"Dynamite"版。SOHO版提供KDE/IceWM窗口管理器,外观很专业;Dynamite版只采用IceWM,以及部分工具。该包包括了简单的升级包管理程序,基于Slackware。

· eMoviX:小型包,专门用作媒体播放用途。

部分或全部的商业版

· BlueCat Linux:Linux嵌入式系统,可用于小型客户定制的设备,乃至大规模多CPU的系统。

· Libranet:基于Debian的桌面包,与Debian保持100%的兼容。安装过程有硬件自动检测,桌面有一个管理员菜单(文字模式与图形模式),这样简化了硬件与软件的配置。

· Linspire:另一个桌面包,以前叫Lindows,基于Debian。可以通过Linspire或者Debian的apt命令,添加额外的软件,但不保证跟Debian的兼容性。该包包含不少的专属软件。

· Mandriva Linux:Mandrakesoft跟Conectiva合并以后,更名为Mandriva Linux。对于菜鸟来说,该包的各种产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小型商用以及个人版,是最容易维护的Linux包之一。原来是Red Hat的一个变种,针对奔腾级CPU作了优化,进而发展出了更加方便的包。在保留完全自由软件的同时,Mandriva商业模式,通过捐献,以及对非会员延迟发布政策,增加了企业级的支持与服务。

· MEPIS:一个基于Debian的包,也可以作为自启动光盘来运行,这样可以在决定硬盘安装前,尝尝鲜。

· Mobilinux:针对手机,由Montavista出品。

· Nitix:第一个基于Linux服务器的自治操作系统,具有自管理、自恢复、自配置和自优化的能力。

· Novell Linux 桌面:Novell收购SUSE后,两家的包就互相融合了。

· Progeny Debian:由Progeny开发,基于Debian,使用从Red Hat移植过来的Anaconda安装器,该包又称为Progeny Componentized Linux。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从Red Hat Linux派生出的纯商业版。

· SUSE:基于德国的纽伦堡,以前叫SuSE,是欧洲最流行的Linux包,由自己独特的配置工具YaST,用户可以下载到体验版(跟专业版类似)。该公司是United Linux的创建者,最近被Novell收购。

· Xandros:来自加拿大,基于过去的Corel Linux,专注于桌面市场,以及跟Windows的兼容性。该包包含一些专属软件,跟Debian的dpkg包管理系统兼容。

· YES Linux:针对小型公司,提供建议的网络环境。

专用包

· Android:来自Google,以apk格式打包,采用Dalvik虚拟机提供类似Java (编程语言)的应用程序接口,目前已成为用户最多的智能手机系统之一。

· Maemo:来自诺基亚,基于Debian,目前专用于诺基亚的N770、N800、N810网络终端,以及N900手机。

· Moblin︰来自英特尔,现已捐给Linux基金会,用于Eee PC或其他上网本,支持快速启动。

· MeeGo:Maemo与Moblin计划结合的产物

其它平台

iPodLinux基于修改版uClinux内核,并编写有所谓的“podzilla”简单用户界面。目前仅支持第四代之前的iPod。

Unix

自由软件 /开源软件

· Agnix (教育用)

· 386BSD及其子类 (BSD系统):

o FreeBSD及其子类:

ClosedBSD

Apple Darwin

DragonFly BSD

GNU/kFreeBSD

PC-BSD

o NetBSD及其子类:

GNU/kNetBSD

o OpenBSD及其子类:

ekkoBSD

MicroBSD

MirOS BSD

· GNU – GNU相关系统的分别在于其系统使用哪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

o GNU Hurd

o GNU/kFreeBSD

o GNU/kNetBSD

o Linux (又称GNU/Linux)

o GNU/OpenSolaris

· LUnix

· MINIX及其子类:

o Minix-vmd

o MINIX 3

· OpenSolaris - 建基于System V

· Phoenix-RTOS

· 九号计划 – Unix的后继者,采用UNIX设计与哲学,但更一致地套用至整个分布式系统,功能上并不完全相同。

o Inferno – Plan 9派生出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原本由贝尔实验室开发,现在被Vita Nuova拥有。

o Plan B (Plan 9派生出的分布式操作系统[1])

· Syllable - 99% POSIX依从

· VSTa - 大致POSIX依从

· Maemo - 诺基亚的开源系统

商业软件

· IBM AIX* - 建基于System V Release 3

· HP HP-UX*

· SGI IRIX*

· Apple Mac OS X - 建基于Apple Darwin

· LynxOS RTOS

· QNX - 全部重写,没有UNIX相关的代码

· SkyOS - 大致POSIX依从

· Sun

o SunOS - 建基于BSD

o Solaris* - 建基于System V Release 4

· Compaq Tru64* - 建基于OSF/1

· Microsoft Xenix

· VxWorks

Mac OS X

Mac OS X版本信息

版本 代号 宣布日期 发布日期 最后版本

Server 1.0 Hera 1999年3月16日 1.2v3 (2000年10月27日)

公开测试版 Kodiak 2000年9月13日

10.0 猎豹(Cheetah) 2001年3月24日 10.0.4 (2001年6月22日)

10.1 美洲狮(Puma) 2001年9月25日 10.1.5 (2002年6月6日)

10.2 美洲虎(Jaguar) 2002年8月23日 10.2.8 (2003年10月3日)

10.3 黑豹(Panther) 2003年10月24日 10.3.9 (2005年4月15日)

10.4 虎(Tiger) 2004年6月28日 2005年4月29日 10.4.11 (2007年11月14日)

10.5 花豹(Leopard) 2005年6月6日 2007年10月26日 10.5.8 (2009年8月5日)

10.6 雪豹(Snow Leopard) 2008年6月9日 2009年8月28日

10.7 狮子(Lion) 2010年10月20日 2011年夏季(预估)

谁发明了电脑

一次偶然机会看到的。。。。。。。

1973 年,加里·基尔代尔(Gary Kildall)看到对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设计了CP/M操作系统(Control Program/Microprocessor or Microcomputer),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作为个人电脑软件开发的真正先驱人物,是基尔代尔最早创造了磁盘操作系统(DOS),是基

尔代尔为今天广为使用的A盘、B盘和C盘(CD-ROM)最早编写了驱动程序,他也是图形用户界面(GUI)的

先驱之一。还开发了“DrLogo”计算机语言。在1974年,帮助创建了硅谷最富盛名的“家酿俱乐部”(Ho

me Brew Club),成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交流的天堂,也是硅谷点燃PC革命的中心。他还为微机首创了世

界上第一个实用的软件API。随后微软推出的MS-DOS操作系统的BIOS程式,几乎原封不动地从CP/MBIOS拷

贝过去。

姓名(中文)加里·基尔代尔

姓名(英文)Gary Kildall

机构与职务

出生年月1942年5月19日

出生国家、地点美国西北部西雅图

教育背景1967年,获得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1969年初,获得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1972年,获得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职业背景1991年,数字研究公司被Novell公司所兼并

1976年,创办星系数字研究所(很快改名为数字研究公司(DRI))

1972年-1976年,加入海军

盖茨靠抄袭基尔代尔发家

大家都知道,PC的腾飞依靠两个最主要的翅膀: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也是PC业中最大的两棵摇钱树。特德·霍夫发明的微处理器为英特尔种下了摇钱树。基尔代尔的DOS操作系统则为微软的霸业铺下基石。英特尔和微软成为PC业的最大赢家,而霍夫和基尔代尔则在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后,两袖清风,而且在历史的页码中始终受排挤。

钱是会说话的,它能编写历史;钱是有手的,还能改写历史。基尔代尔的朋友和崇拜者说:“每一位PC用户都欠基尔代尔一份情,而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欠得比谁都多。”正如盖茨对待自己的领路人罗伯茨一样,为了掩盖自己的“债务”,盖茨的做法就是:淡化基尔代尔,并树立另一位DOS之父,将他挤出历史!

但是,历史不可能用金钱彻底改写,基尔代尔作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地位不可动摇,盖茨依靠基尔代尔的发明而起家的事实无法掩饰。

1973 年,加里·基尔代尔(Gary Kildall)看到对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设计了CP/M操作系统(Control Program/Microprocessor or Microcomputer),CP/M操作系统有较好的层次结构。它的BIOS把操作系统的其他模块与硬件配置分隔开,所以它的可移植性好, 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和易学易用性。用基尔代尔的话说,CP/M“携带了基本的制造块”,它使整个计算机业界的设备变得更加统一。很快,约2000家计算机公司使用了他的程序。到1979年,CP/M已经成为8位数微处理器计算机的实际标准。而随后微软推出的MS-DOS操作系统的BIOS程式,几乎一位元不变地从基尔代尔的CP/M BIOS拷贝过去。

软件不同部分之间的交互接口,就是所谓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发明和发展大大促进了计算机产业的进步,它几乎决定着计算机日常应用的各个方面。所有在应用上获得成功的软件或者Web应用无一不是首先在API的设计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也是基尔代尔为微机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软件API。这个初生的API大致上有20多个对操作系统的简单函数调用组成,这个操作系统就是 CP/M——那时可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而同样简单的API却让整个计算机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尔代尔这个软件天才希望自己设计的API能被其他科学工作者采用,而商用方面的考虑没多想。而比尔·盖茨认识到,API绝对是商业软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随后微软推出的MS-DOS操作系统全盘拷贝了 CP/M及其API,并在这些API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些简单特性,比尔·盖茨将基尔代尔的发明变成了巨大的商业应用,并让MS-DOS的API在软件开发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大概是计算机天才的典型命运。虽然在软件方面,比尔·盖茨远不是基尔代尔真正势均力敌的对手,但盖茨更钻心于商业。而基尔代尔纯粹是学者,从事计算机也纯粹是满足智力的好奇。他不赞同盖茨的人生哲学,在他眼里,“我要赢”还不如“我要幸福”。这种哲学下,基尔代尔的结局可想而知。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2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计算机人生

1942年5月19日,加里·基尔代尔出生于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他在那里生活到27岁。是盖茨的同乡。在高中,他并不是明星学生,他喜欢新奇的玩意儿和汽车。他设计制造过一个自动防盗报警器,一个用磁带录音机来使用摩斯代码的机器,和一个触发二进制转换器。他喜欢长时间地摆弄电话装置,其沉迷程度就像后来的黑客沉迷于计算机。

1960年初,在基尔代尔上大学前两年,他在西雅图他父亲的航海学校任教。在那里,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航海是一个以老技术为主的领域。他去了华盛顿大学学习,本科念的是数学。刚进大学时,他选修了两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课程,这决定了他的将来。他用老式手工计算器进行数字分析方面的研究,但当他学完课程时,他已经涉入FORTRAN程序。他被计算机的缺陷所困扰,整晚把时间花在大学的计算机中心。1962年,基尔代尔与多露西·麦克艾文结婚,他们的婚姻维持了20年,有两个孩子。

越战开始,基尔代尔应征入伍。他加入了海军预备队,因此可以继续完成学业。他在罗德岛的军官后备学校呆了两个夏天。1967年,他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留在华盛顿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在大学的计算机中心,基尔代尔晚上在Burroughs 5500计算机上工作,通过它,基尔代尔学到了许多有趣的新概念,包括块存贮分配技术。深夜的时候,这台机器实质上是他一个人的。他为Burroughs 5500做ALGOL编译,这为他提供了编译经验,这也是他研究生学习的主攻方向。

1969年初,在基尔代尔获得硕士后,他应召为军队服务,他有两个选择:登上开往越南的驱逐舰或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的海军研究生院教计算机科学。“我只用了两毫秒就做出了选择。”他在海军研究生院教了三年计算机科学,又开始了博士生学习,方向是编译代码的优化,他的论文题目是《总流量分析》,用来决定如何使机器代码尽可能地简洁。1972年,获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参加了美国海军,秋天被分到加州蒙特利的海军研究生院,担任电脑讲师,主要从事软件方面的研究。

基尔代尔喜欢这个滨海城市的风光,青松笼罩着薄雾的环境很合他的喜好,他说话柔和,才智过人,穿着运动衫和紧身裤。当他想要表达什么时,往往先找支粉笔或铅笔,喜欢用图解答是他一生难改的嗜好。

他喜欢教书,是位出色的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出过几本著作。他的工作也使他有时间编程序。可以说,学术界的氛围让他如鱼得水。

赋予微处理器以生命

1972 年,他偶然发现在华盛顿大学公告板上有一则广告:“25美元卖一台微机”。因为教学需要,他买下了它,这是一台英特尔4004的4位微处理器,是第一台使用芯片的计算机。甚至当时没有人认为微处理器有什么用处,包括英特尔。此前,他一直用的是海军学校价值300万美元的IBM 360系统计算机。基尔代尔计划用这个芯片制作一一个导航计算器,他父亲一直想有一个可以计算导航三角形的设备。基尔代尔试着在4004上写一些技术性的程序,但很快意识到指令到指令集很有限。他又询问英特尔是否对他在4004上编的程序感兴趣,虽然英特尔对导航应用并无特别兴趣,但他们发现他的数学程序很诱人。

以往,计算机存储数据、数据处理和数据控制三部分是分开的。微处理器的出现实现了使其三合一。因此程序也需要“微小化”。基尔代尔使用二级法,先在DEC的PDP—10小型机上为4004创建新的“微程序”。1973年,他参观了英特尔的微机部,当时这家刚刚创办的公司只有几间破房屋。基尔代尔与英特尔的人很投缘,他用每周一天的休息日担任英特尔的顾问。他不但喜欢上了新职务,而且也迷上了微处理器。不久英特尔又让他试用新出炉的 8008,只用了几个月,基尔代尔创建了PC史上革命性的微处理程序设计语言PL/M,为微处理器赋予了真正的生命,打通了微处理器与微电脑的通道。它很容易被接受了,它用于大量的开发系统软件如字处理器、编辑器和汇编语言。然后,基尔代尔开始为8080微处理器开发PL/m的不同版本,这个芯片取代了 8008,并成为微型计算机革命的真正开始。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3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当时,英特尔觉得微处理器没有什么前景,当然对基尔代尔的程序也无动于衷。英特尔也失去了同时拥有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大好机会。将另一半江山让拱手让给了微软。

英特尔8008问世后,自制了几台叫Intellec-8的微机。英特尔送了一台计算机作为基尔代尔的部分酬劳,他把这台机器放在教室后方,成为海军研究生院的第一个微机实验室。好奇的学生下课后都来滴滴答答玩上几个小时。当8008升级为8080时,Intellec-8变成了Intellec-80,性能高出10倍。英特尔又加送了一台显示器和一台高速纸带阅读机。基尔代尔和学生们大受鼓舞。这时,刚好遇上IBM发明8英寸软盘的艾伦·舒加特,立刻和一位戈登·恩巴克斯的学生一起,开发微机和控制程序CP/M的操作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磁盘操作系统(DOS)。

当然,那时候没有人能够预见到未来PC业的辉煌。基尔代尔与英特尔的设计师一样,觉得微机最终会应用在家用搅拌器、食物汽化器上。基尔代尔曾与几名程序员为4004编写了一个游戏程序,他们找到英特尔的头头罗伯特·诺伊斯,来推销这个程序。诺伊斯没有同意。诺伊斯深信微处理器的未来在其他方面,他认真地说:“在钟表方面。”

CP/M 的发展十分奇特。当时基尔代尔一边教书,一边参与本·库珀搞的一个项目,准备做占星机。他俩对占星术既无兴趣也不相信,都认为这是明显的胡闹。但断定销路会不错。于是库珀造机器,基尔代尔编程序。这种机器放在杂货铺,吃着25美分的硬币,印出算命天宫图,基尔代尔觉得这台机器简直美得很。

两位发明人把机器放在旧金山市内许多地方。可是顾客却大为不满,因为机器吃进去硬币,纸就堵成一团。两人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基尔代尔说:“这在商业上完全是失败。”

然而占星机还是让基尔代尔的部分程序,即CP/M第一次受到了商业上的考验。在此过程中,他还对调试程序和汇编程序的工具进行了改写,这些都是操作系统的关键部分。他还创造了一种Basic语言汇编程序,符合指令码的翻译器。

70 年代中期,微机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公司有两家,一是生产“Altair 8800”的MITS,另一个是今日早无声息的IMSAI公司。两个公司用的都是8080,于是开始在操作系统上比试。前者与盖茨合作,盖茨用Basic 语言开发出一个很简单的DOS,但很不好使,而且和别的微机不兼容。后者则找基尔代尔,以25000美元买下CP/M的许可使用权,马上把盖茨的“杰作” 给盖了。

学者企业家

基尔代尔并没有想到自己写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程序。他只是想,他怎么能写出很有价值的程序呢?能使用他的软件开发人员又有几个人呢?显然他缺乏盖茨的商业眼光和商业手段。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大学教授,当然不可能像那班野心小子们一样异想天开,当然事实证明,这班野小子们绝对是对的。

基尔代尔对硬件没有特别的兴趣,他更喜欢研究操作程序,找到一种方法使磁盘存贮管理与微处理器连接起来,因此他开始用PL/m语言编写软件,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上模拟运行。这种软件给磁盘提供高级存取,而且是一个紧凑的操作系统。在模拟中,操作系统可以工作,但基尔代尔在有控制器以前不能确定用软盘是否起作用。1974年,他请他的朋友、后来数字微系统公司的总裁·托拉德尔的帮助,他刚刚在华盛顿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托拉德尔成功地让这台设备运转起来。基尔代尔回到苏格特公司,说服他们又提供了一个驱动器,他把它装在了装有控制器和开发系统的盒子中。当硬件界面完成时,整个系统运转起来了,而且运转得不错。这就是第一个CP/M系统,它花了苏格特一两个月时间编写,它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只需要3K的内存。

基尔代尔知道单有一个操作系统还不足以进行程序开发,他又增加了额外的应用程序如文本编辑、动态纠错和一个简单的汇编器。直到 1975年他才完成了CP/M的全套应用系统,包括用于拷贝文件的PIP(外设互换程序)。CP/M使从磁盘上把数据传到微型计算机上打印和使所有属于物理操作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成为可能。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4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在妻子的鼓动下,1976年,基尔代尔离开海军研究生院,与妻子多露西一起创办了星系数字研究所,很快改名为数字研究公司(DRI)。由多露西负责经营。两口子并没有预计到会有巨大成功。多露西·麦克艾文说:“我们以前从没有想过会拥有一家大公司。它就这样发生了,似乎就是应该这样做。1976年她曾怀疑公司能赚到的钱会超过1.5万美元,而事实上它赚了60万~80万美元。在开始的五六年中,公司的收益每年都翻了一番,1981年销售额达到520万美元,三年后达到4460万美元。

显然,公司最早的主顾占了大便宜,例如最早以公司名义购买CP/M的托马斯·拉夫勒,只化了90美元就买到了CP/M的使用权。而不到一年,搞一份CP/M许可证要花上万美元。

1977 年,与以姆赛(IMSAI)公司的合同是个转折,他们以2.5万美元购买了CP/M。以姆赛公司经理鲁宾斯坦认为基尔代尔是个软件天才,可做买卖却象个不懂事的孩子。他认为自己几乎是从作者那里把操作系统偷过来。基尔代尔则十分知足,这笔生意使数字研究公司成了正式营业的公司。

那时,基尔代尔已经开发了5个CP/M版本,是专为装有不同磁盘驱动器的不同计算机设计的。一天下午,他与一位以前的学生,现在是IMSAI雇员格兰·埃文坐下交谈。他说:“瞧,我要把这个小东西(CP/M)叫做Bios(基本内存输入输出系统),它将适用于任何人们希望的操作环境。”Bios成为通用部分,人们可以自己对它进行修改,使他们的磁盘驱动器可以与计算机匹配。这使得CP/M更容易被接受。IMSAI的购买后,订单滚滚而来。在第一个100万后,基尔代尔就再也不计算CP/M的销售额了。他估计目前已经有2000万套拷贝在使用。CP/M也成了70年代、80年代初最有影响的PC操作系统,到80年代中期,它将运行在300种计算机模型上,而且3000种软件支持CP/M机,CP/M成了事实标准。

错失计算机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生意

1980 年,IBM PC正在酝酿之中,幸运之神降到比尔·盖茨的头上。但当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从磁盘操作系统(DOS)上大赚特赚,而且后来会以DOS牢牢控制整个计算机业。当时盖茨真正在行的是编写程序语言Basic。他只希望自己的Basic能挂在IBM的系统上。而且盖茨并不看好DOS的前景,他认为程序语言才是真正的大钱眼。而且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了最流行的CP/M DOS,它是由基尔代尔的DRI(数据研究公司)开发的。再说,盖茨和数字研究公司有个不成文的协定,那就是他不能涉足操作系统领域,数字研究公司也不进入他的程序语言范围,因此他慷慨地将IBM的代表介绍给了基尔代尔。双方约好在蜿蜒海岸边的一号高速公路旁,秀丽的加州太平洋林园见面。

关于基尔代尔如何错失这笔本世纪最具价值的生意,流传着许多版本。有的说这位电脑博士骄傲自大,所以当IBM带着一生难遇的大生意找他时,他竟然驾着他的双引擎小飞机兜风去了,留下当律师的太太和IBM打交道。面对IBM一大堆不泄密的限制协议,她不乐意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讨价还价上,双方达成的唯一协议就是要数字研究公司不泄露IBM来访这件事。但基尔代尔断然否定这种说法,他说上午去处理一件紧急事务,下午3点就赶回来以便和IBM的人见面。对于IBM要签署的文件,他赞同妻子的做法。对于失去这次机会,他也只是耸耸肩而已。基尔代尔猜想盖茨“做出了他认为是最好的生意决定”。

IBM 没能与基尔代尔做成生意,盖茨就自告奋勇揽下了这笔生意。但是编写一个操作系统起码要花一年时间,但IBM要求几个月内就完成。盖茨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保罗·艾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听到风声,知道有一套圈内人自编的QDOS。QDOS本意为快速而肮脏的操作系统(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意指借用了CM/P操作系统的构想和名称,不过那时尚未出现巨额罚金的法律诉讼。程序员对非法拷贝他人作品还不以为然。艾伦把电话给 QDOS的作者蒂姆·帕特森。最后,微软付了大约7.5万美元,连人带产品一起买下,改名为MS-DOS。并倒手给了IBM,开始了微软飞黄腾达之路。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5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1981 年,IBM推出第一台带有PC—DOS(微软MS—DOS前身)的PC,“我对和CP/M的相似感到惊讶,它们太相像了,系统功能简直一模一样。我对 IBM和微软的做法非常愤怒。我们在这里与IBM诚心诚意地谈判,结果却被他们敲了竹杠。毫无疑问,业内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知道,它甚至连指令都跟 CP/M一样。我可以坐下来,完全不用任何说明就可以使用它。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基尔代尔找上门来,提出可能危及IBM软件计划的诉讼。基尔代尔对IBM的人来说,他看到他们的产品了,它简直是“彻头彻尾的CP/M界面”,他告诉他们这不公平,“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别人的发明拿来就用,而且基本上全盘照抄。”IBM回答说,根据基尔代尔所说的,它的人没有意识到该操作系统与CP/M那么近似。(核查IBM对基尔代尔的回答,从IBM的项目主管约翰·H·麦克尔1987年3月的一封信中得知,“任何IBM不合法、不道德和不适当地为IBM—PC获取操作系统软件使用权力的说法绝对是错误的。”)

IBM连忙派出几位律师去找基尔代尔。见了面,才发现这个书呆子太容易摆平了。因为基尔代尔告状的真正目的,只是希望IBM在PC中采用他下一版的CP/M。IBM当然乐于从命,坏事成了好事。微软也躲过了致命的一劫。

为此IBM策划了一个广告,显示标志着DOS、CP/M和UCSD的三扇门,最后一种操作系统也是替PC编写的,但从来未成气候。更关键的是,基尔代尔不明白以超低级价格占领市场树立事实标准的策略,他的CP/M售价大约是MS-DOS 40美元的6倍。而且在版本更新上也明显落后于微软。因此正像基尔代尔说的,“CP/M基本上中途就夭折了”。

IBM对PC市场的渗透影响了数字研究的操作系统市场。1983年底,数字研究推出了并行CP/M,其优点是计算机用户可以一次做几种操作。比如,在打印机打印时,他可以写信。它卖得很好,因为当时IBM还没人多任务操作系统。但是,由于它没有PC-DOS的兼容性,因此销售数量有限。后来,根据基尔代尔的建议,他们达成了一项重要决定:“如果这是人们的需要,我们将继续下去……既然PC—DOS是CP/M的翻版,为什么我们不回到原处,使CP/M与PC—DOS完全兼容呢?”因此诞生了并行PC—DOS,一个并行CP/M的多任务版。1984年问世时,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到了80年代末,MS-DOS已经成为操作系统上的事实标准。

被金钱淹没

1981 年,数字研究公司收入600万美元,基尔代尔本人财富1500万美元。相比之下,当时的微软和盖茨还是小虾米。但是,随后,微软的BASIC嵌入了IBM PC系统内部,微软DOS已紧紧绑上IBM。1982年,基尔代尔还没有真正被挫败。他判断作为一个产品,BASIC是个灾难。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对的。对初学者来说,BASIC并不是一种简单易用的语言。作为编程大师的基尔代尔,准备开发一种比BASIC更简单且视觉效果更佳的语言,这就是DR LOGO。不幸的是,这个倾注了大量财富和金钱的产品,从未真正流行起来。因为,此时人们对编程语言已经不再关心那么多了。市场的重心开始偏向应用软件。

基尔代尔是个技术中人。他认为,如果他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上开发出一套关键的应用软件(对基尔代尔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那么就是不道德地与自己的客户竞争,有昧自己的良心。因此,他决定不与编写WordStar、VisiCalc之类的软件公司进行一对一的直接竞争。这些软件都依靠他的操作系统。这样,基尔代尔的业务过于单一,十分危险。

而盖茨则没有这种内疚感。相反,他认为在应用软件领域,必须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他一开始就着手部署,为一系列有利可图的应用软件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这些软件可以在各种平台上运行,包括基尔代尔的操作系统。这样,有了雄厚的业务基础,就可以更野蛮地在市场上冲杀。而且,盖茨也得到了另一大启示:软件业中发现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太容易了,而模仿起来也太简单了。但是把它们转化为市场的成功就需要另一种能力和手段。而这些手段基尔代尔永远不可能学会。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创新的微软能够横扫天下,而一代软件天才基尔代尔却只能迅速走向衰弱的根本原因。

作者: 61.128.167.* 2005-12-28 14:03 回复此发言

--------------------------------------------------------------------------------

6 DOS之父 加里·基尔代尔(转)一个凄惨的计算机大师!

从占星机到CP/M错失良机,再到最后的软件定价,都说明了基尔代尔永远不是商场中人。可以说,基尔代尔是电脑史上第一位全能的专家,同时在硬件和软件上做出非凡的贡献。尤其是他在最早的个人电脑Altair之前就准备好了操作系统,为PC业的喷发创造了条件。但他只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技术天才,注定要被盖茨踩在脚下。

被历史淹没

如今人们早已将基尔代尔淡忘了,甚至比尔·盖茨在其畅销书《未来之路》中大言不惭地将蒂姆·帕特森捧了出来,冠之于“DOS之父”的头衔,而对基尔代尔只字未提。

但是有一部分历史是金钱和名望难以改写的。因为是基尔代尔,而不是帕特森最早创造了磁盘操作系统(DOS),是基尔代尔划定了今天人们广为使用的A盘、B盘和C盘(CD-ROM)驱动程序的编写者,基尔代尔也是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先驱之一。他还开发了“Dr Logo”计算机语言。同时,在1974年,他和戈登·恩巴克斯一起,帮助创建了硅谷最富盛名的“家酿俱乐部”(Home Brew Club),成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交流的天堂,也是硅谷点燃PC革命的中心。基尔代尔的CP/M还被美国国防部用作导弹制导系统的开发环境。

基尔代尔主要是在家里工作(“只是因为工作环境安静”),只到办公室开会。他妻子多露西说:“他有技术头脑,但没有商业头脑,他只专注于他研究的项目,而且很关善于钻研。如果他得整晚工作,那没关系,他一周工作100个小时,因为他太专注了,他所有的热情都在这上面。”

基尔代尔在数学研究公司工作了10年,他先后担任主席、总裁以及首席执行官。但自从1984年以来,他逐渐淡出。除了担任董事会主席一职外,基尔代尔于 1985年创建了另一家公司Knowledge-Set,这是最早为新兴的大容量存储介质CD-ROM开发应用软件的公司。总是寻找技术突破口的基尔代尔看到了连接PC和磁带播放器的未来。基尔代尔的新产品Vidlink把视频播放器、彩电和PC连接起来,提供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存贮容量。一个独立磁盘可容纳180卷微型胶卷或54000幅静止电视图像。

另一个新产品是知识磁盘,它是一个视频磁盘,可以用遥控装置或视频播放器控制。基尔代尔还研究了CDROM(小型磁盘只读存贮器),目的是在单磁盘里存放10本百科全书。“那很有趣”,他说。1985年,基尔代尔的公司最先提出他们的计划,以CDROM的格式发行《格罗里尔(Grolier)百科全书》。

但基尔代尔还是卖掉了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转而为视频设计公司(VDG)生产商用和视频内容。

随着微软的如日中天,基尔代尔的数字研究公司江河日下。1991年,数字研究公司被Novell公司所兼并。他本人也从硅谷搬到了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附近的一座小镇,淡出人们的视野。开始将钱财和精力投入到儿童艾滋病受害者的援助工作中。

如今,大概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员和发烧友还会摆弄一下CP/M。从80年代末,基尔代尔就变得有些压抑和消沉。因为他发现自己,已被自己开天辟地的PC产业无情地抛弃了。基尔代尔开始借酒浇愁,成了不折不扣的酒徒,并和曾一同创业的妻子多露西离婚。

1994年7月,年仅52岁的基尔代尔在加州蒙特利的寓所里,头部撞地,三日后不治身亡。一代大

问题一: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谁发明的? 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的教科书、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和科学普及著作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人都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谁,美国的有关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经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法院开庭审讯135次。最后由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作出判决。1973年10月19日,法院当众宣布判决书:“莫奇利和埃科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发明中的构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思想告诉过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帮助下发明电子计算机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试验样机于1939年10月开始运转。这台计算机帮助爱阿华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解算了若干复杂的数学方程。阿塔那索夫把这台机器命名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别取俩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即“计算机”的首字母。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阿塔那索夫和贝瑞却没有获得发明者的花环。

在阿塔那索夫和贝瑞离开之前,已有两台改进后的ABC计算机能够运行。这两台ABC计算机被存放在爱阿华大学物理楼的储存室里,逐渐被人遗忘。1946年,由于物质短缺,两台机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储器部件。爱阿华大学没有为ABC计算机申请专利,这就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问题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美国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ENIAC的发明者莫契利确实到衣阿华大学参观过ABC计算机,并听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绍,由此得到启发。

阿塔那索夫于1903年10月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哈密尔敦出生。他在佛罗里达州渡过了童年。他的父亲是保加利亚侨民,在保加利亚得过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到......>>

问题二:电脑是谁发明的 确切的说 现在的电脑网络不是某人 发明的 因为他们发明的初衷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电脑 是美国国防网络的复制版 电脑不强大,强大的是 互联网。第一个个人计算机 是美国 ibm公司生产,电脑的产生,当然有电脑是不管用的 能让电脑运转的最重要的就是操作系统 从ibm开始和 比尔盖茨合作 到现在 全球99以上的用户使用微软系统 现在的电脑是 硬件+软件+互联网 的结合体 缺一就是废物。

问题三: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

“埃尼亚克”(原文为Eniac ,早先也有人汉译为“伊利阿克”),是美国人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发明的。如果你参加计算机常识考试,这样回答并不算错;

但如果你给别人讲计算机历史,这样说可就错了。另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阿坦纳索夫所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公布资

料,大多数人无法知道;由英国无名英雄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模样,更是谁也无法推测。由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却是有资料公布的。那是一台真正的“巨型机”:全机共用了电子管18000 个,耗电量150 千瓦/ 时,占地面积167 平方米,像一座三层楼房那样高大,但是运算速度每秒钟却只有5000次。而且输入的计算程序十分繁复,又长又多的打孔卡,能把专家的脑袋都搞疼。一旦出了问题,则专家们从楼下跑到楼上,又从楼上跑到

楼下,忙得满头大汗,还很难诊断出毛病在哪里。

时间则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尾

问题四:电脑起源于哪个国家,是谁发明的? 美国 没有计算机,世界将会怎样?1946年2月14日,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时至今日,电脑已有60岁。 选择“情人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揭开神秘面纱,是当事者预料这个当时“使用时全城电灯变暗”的庞然大物将会成为人类新宠而有意为之,或者根本是无心插柳,已不可考。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历经60年变迁,这台1946年“情人节特别礼物”的后裔,那些被我们形象地称为“电脑”的电子元件组合体已经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甚至已然成为许多人身边最好的“情人”。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问题五:笔记本电脑是谁发明的? 1982年11月,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计算机,重28磅约合14公斤),采用4.77Mhz的Intel 8088处理器,128KB RAM,一个320KB的软盘驱动器,一个9英寸的黑白显示器。而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由日本的东芝(TOSHIBA)公司于1985年推出一款名为T1100的产品

问题六:电脑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谁发明的?中国的教科书、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和科学普及著作所说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人都不是真正的发明人。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人约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数书上说,美国籍匈牙利裔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他历来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但是,冯?诺依曼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是“电子计算机之父”。美国物理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弗兰克尔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灵。按照我的看法,冯?诺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认识了由图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M. Turing ,1912-1954)头上。但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既不是冯?诺依曼,也不是阿兰?图灵。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数美国计算机界人士认为,电子计算机发明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为他们是第一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研制者。

现在国际计算机界公认的事实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国际计算机界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遗憾的是,中国计算机界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谁,美国的有关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经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法院开庭审讯135次。最后由美国的一个地方法院作出判决。1973年10月19日,法院当众宣布判决书:“莫奇利和埃科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发明中的构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对电子计算机的思想告诉过ENIAC的发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爱阿华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帮助下发明电子计算机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试验样机于1939年10月开始运转。这台计算机帮助爱阿华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解算了若干复杂的数学方程。阿塔那索夫把这台机器命名为ABC(Atanasoff- Berry-puter),其中,A、B分别取俩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C即“计算机”的首字母。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阿塔那索夫和贝瑞却没有获得发明者的花环。

在阿塔那索夫和贝瑞离开之前,已有两台改进后的ABC计算机能够运行。这两台ABC计算机被存放在爱阿华大学物理楼的储存室里,逐渐被人遗忘。1946年,由于处质短缺,两台机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存储器部件。爱阿华大学没有为ABC计算机申请专利,这就给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权问题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美国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确的,因为ENIAC的发明者莫契利确实到衣阿华大学参观过ABC计算机,并听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绍,由此得到启发。

阿塔那索夫于1903年10月4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哈密尔敦出生。他在佛罗里达州渡过了童年。他的父亲是保加利亚侨民,在保加利亚得过最高级别的科学奖,......>>

问题七:最早的电脑是谁发明的?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成的,那时,随着火炮的发展,弹道计算日益复杂,原有的一些计算机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快速的计算工具。这样,在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在当埂电子技术已显示出具有记数、计算、传输、存储控制等功能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它装有 18 000多只电子管和大量的电阻、电容,第一次用电子线路实现运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 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当时最快的机电式计算机做40点弹道计算,需要两小时,而埃尼阿克只要3秒钟,这在当时,的确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绩。然而埃尼阿克还不完善,实际上它没有存储器,只有用电子管做的寄存器,仅仅能寄存10个数码。当需要换算别的题目时,得重新焊接连线,很费时间。

问题八:谁发明了电脑 发展史:世界上第一部『 电脑 』是由 美国人毛琪雷与爱克特在 1946 年发明。随着电脑科技之进步,『 电脑 』已由庞然大物演变到现在的微型电脑,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个人电脑 ( Personal puter ) 简称 PC。

第O代电脑(1939~1946) :

电脑的试作机为1944年艾肯教授所完成的哈佛大学的 ASCC-MARK-I 。在MARK-I中,使用了3,000个以上的继电器 (Relay)和多量的齿轮,MARK-I为电气机械式的电脑。MARK-I 采用的构想与今天的电系统的构想,几乎相同 。为执行计算,事先排定指令,编制程序手册,并将它转换於纸带上,成为打孔的组合,指示机械,如此使机械能依循程序 手册,实行计算。这种处理方式称为,自动逐次控制方式。

第一代电脑(1946~1958)--真空管时期 :

1946年,美国宾州大学的毛琪雷(Dr.John W.Mauchly)与爱克特(J.Presper Echert),制造了第一部以真空管为电子元件的自动电脑, 称为ENIAC(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的缩 写,它的长度为50,宽30(占地约42坪),重30吨,共用了18800个 空管,是真空时期,也是第一代电脑的开始。ENIAC处理资料的媒体为打孔卡 片;计算机 读进卡片的形式。乃遵循人类给予计算机的指令流程去做 的,也就说系采用插线 盘方式的。 但因人类可给予机器的指令种类及数量,是有限制的,因此无法要求其处理高水准的工作。

公元1945年,范诺曼(Dr. John Von Neumann)乃将作为控制方式的程式(Program)全部记忆於计算机的内部。这种将程 式记忆於电脑,以执行计算处理的方式,称为内藏程式方式 (Stored Program Method)。公元1949年剑桥大学所完成的EDSAC,及1952年由宾州大学所完成的EDVAC等计算机都是采用此种原理。

自1952年 代就进入实用化时 代,在美国 经过试验研究阶段 后,电脑就成为商品出售,因而在民间企 业也开始使用。

第二代电脑(1958~1963)--电晶体时期 :

随电子科技的快速进步,电子元件由真空管进步电晶体(Transistor) 其大小只有真空管的二十分一,耗电量及散热量都少了很多,1954年遂有了以电晶体代替真空管的电制造成功,是第二代电脑的开始。 在记忆单元使用磁心,亦为本时代的特徵之一。

由於全面性的 使用 电晶体,以及电脑内部的回路理论的发 达等,促进了演算或记忆的高速化和安 定化。在电路单元,使用真空管和使用电晶体,其性能和安定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真空管的寿命比较短暂,与此比较电 晶体,其性能和安定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真空管的寿命比较短暂,与此比较电晶体的寿命几乎等於半永久的,其信赖 性也比真空管高100倍,从这些事实察知,电脑也迎接了电晶体的黄金时代。在此时代,出现了配合使用目的各种电脑,也就是制出 科学技术计算处理用,事务资料处理用,或能处理两者的通用电脑。

这时代的特色乃为编写程式系统(Programming System )的运用。由於编写程式系统的出现,那对於指挥电脑运转的程式(处理程序手册,程式)的编写成为更容易。 编写程式系统未被运用以前,人类以机器语言编写程式。机器语言就是电脑所能理解的语言,是一种既繁杂又难於 应付的语言。因此,人们遂以人类容易了解的语言编写一种程式,将人们所要处理的问题的程式语言转换为机器语......>>

问题九:电脑是哪一年发明出来的,是谁发明的? 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大约在1940―1942年间,在研制导弹的过程中,急需要有一种能迅速计算的工具,以便对导弹的飞行进行控制。在它偏离人所预测的轨道时,把它拉回到轨道上来。这样就产生了能在1/10秒或1/100秒的时间内计算出导弹运行轨迹同预定轨道的偏差的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不以十进位制进行计算,而是用二进位制计算的。它的出现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发明之一。

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冯?诺埃门的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