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横评排行-最好电脑系统
1.全面横评:轻薄化真的是游戏本的未来吗?
2.适合Mac的写作软件:Effie、Ulysses、印象笔记、OneNote横评!
3.总有一款适合你!2018年五款热销游戏笔记本横评
4.什么叫双核笔记本?
全面横评:轻薄化真的是游戏本的未来吗?
IT168 评测NVIDIA在年中的2017台北电脑展上正式发布了Max-Q笔记本显卡设计方案,宣告着更加轻薄、更加安静、性能更强的游戏本时代的来临,而Max-Q设计方案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性能级游戏本的轻薄化,让游戏本更加便携,这一方案似乎正在改变游戏本一直以来性能与轻薄不可兼得的“宿命”。
不可否认,笔记本轻薄化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游戏本来说,轻薄真的能带来体验上的巨大提升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IT168笔记本频道也是策划了一期游戏本的横评,参与横评的机型包括第一款基于Max-Q方案设计的华硕ROG ZEPHYRUS(GX501)、两款Alienware 15,一台是搭载GTX 1080 Max-Q的ALW15C-D2858S,另一台是GTX 1070的ALW15C-D2748。
本篇横评将从笔记本的A/D面、B/C面、接口、重量/厚度、基准测试、游戏实测、散热这几个维度进行全面对比,因为两款Alienware 15在外观、接口、重量/厚度、内部构造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横评中仅展示高配版的ALW15C-D2858S。
一、A/D面解析
Alienware 15在A面上的设计很经典了,尽管中间经历了三叉戟线条、灯带的小改,但是铝合金材质的银色表面以及有反光效果的外星人小脑袋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辨识度极高。
ROG GX501在整个ROG游戏本家族中几乎是全新的面孔,A面上采用两个方向的拉丝纹理,纹理基本以左上、右下这条线为界,左侧区域线条为斜45°走向,右侧线条则是垂直走向,两个方向的拉丝纹理让整机的质感十分优秀,左侧还有一枚硕大的的败家之眼。
Alienware 15在D面上也是家族式设计,上半部分的开窗不仅是左右风扇的进风口,也能够为里面的CPU和显卡进行散热,值得一提的是,开窗部分的网状开孔采用了黑化处理,做工十分精致,此外,为了在视觉上达成统一,D面绝大部分也是银色设计。
ROG GX501的D面就很简洁了,除了左右两侧靠上位置的边框处各有一个散热开孔区域外基本就没有散热开孔了,配色上遵循整体的黑色,右下角印有ROG的logo和英文全称。
ROG GX501的独到之处就是将顶盖与D面进行了联动设计,掀开顶盖,D面也随之打开,这样不仅能够抬高上部键盘,使之贴合手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内部硬件进行散热,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D面开孔少的问题。
小结:
A面的设计笔者不做过多的评价,大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做判断就好。从D面的设计来看Alienware 15相对传统,但是细节处的做工几乎无可挑剔,ROG GX501的设计更加创新,但是打开后的D面稍加用力就会出现弯曲形变,难免让人担忧。
二、B/C面解析
Alienware 15采用15.6英寸FHD(1920×1080)雾面显示屏,最大开合角度可以到达180度。
ROG GX501同样采用15.6英寸的FHD(1920×1080)雾面显示屏,但是刷新率更高,达到120Hz,对于需要高刷新率的MOBA和FPS游戏有很好的支持,屏幕最大开合角度约为120度。
Alienware 15屏幕正上方除了配有摄像头和麦克风外还集成了Tobii眼动仪,支持Windows Hello面部识别、变暗屏幕、关闭屏幕/自动锁定、关闭AlienFX灯光等功能,从实用性角度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ROG GX501的摄像头区域就相对朴素了。
键盘一直都是Alienware的强项,2.2mm的长键程让键入体验堪称一流,方向键和其他按键一样都是标准尺寸,玩游戏没有鼠标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应急,此外,AlienFX可以对键盘背光进行设置。
ROG GX501的键盘采用下置设计,C面上半部分开有大量的微孔做进风,从键盘手感来看远没有Alienware来的舒适,笔者猜想这是因为整机轻薄化之后压缩了键盘的键程导致的,虽然空格键做了一定的纵向加宽处理,但是对于游戏更重要的方向键却缩小了尺寸。此外,键盘背光可以通过Aura RGB进行设置。
Alienware的触控板,左右键足够宽大。
因为ROG GX501采用了下置键盘的设计,占用了原来触控板的位置,所以GX501将触控板移到了键盘右侧,尺寸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此外,这块触控板还支持一键切换数字键的功能。
小结:
屏幕上Alienware 15和ROG GX501都是15.6英寸的FHD显示屏,GX501的刷新率更高一些,对于需要高刷新率的MOBA或者FPS游戏来说更加友好。
因为Alienware 15集成了Tobii眼动仪,所以体验上要比没有眼动仪的GX501更好一些。
键盘方面则是Alienware 15全胜,无论是键程还是键帽尺寸,都更加适合长时间的游戏键入。ROG GX501因为采用了下置键盘的设计,不得已将触控板移到右侧,但是加入的一键切换数字键是个亮点。
三、接口解析
Alienware 15左侧接口有USB 3.1 Type-C、USB 3.0、麦克风以及耳机插孔。
ROG GX501左侧接口有电源插孔、HDMI接口、两个USB 3.1 Gen 1 Tpye-A接口、麦克风/耳机二合一插孔。因为GX501的电源适配器插头是90度的弯折设计,所以插上后如果不把插头向后旋转就有点挡住HDMI接口了。
Alienware 15右侧只有一个USB 3.0接口。
ROG GX501右侧有雷电接口、两个USB 3.1 Gen 1 Tpye-A接口和一个笔记本锁孔。
Alienware 15虽然在左右两侧接口比较少,但是尾部集成了RJ-45网口、Mini-DP接口、HDMI接口、雷电接口、显卡扩展坞接口以及电源接口。
ROG GX501尾部只有出风口,没有网口和更多的视频输出接口。
小结:
虽然Alienware 15在机身左右两侧的接口比较少,但是尾部集成了更多的网口、视频接口、显卡拓展坞接口等,扩展性更强。而ROG GX501受限于厚度问题,并没有没有搭载RJ-45网口以及更多的视频输出接口,并且电源插口的位置相对局促。
四、重量/厚度解析
Alienware 15的裸机重量在3.5kg左右。
ROG GX501得益于Max-Q的设计,整机重量控制在了2.2kg左右,对于一款搭载GTX 1080显卡的游戏本来说确实很轻。
加上电源后,Alienware 15达到了近4.5kg的重量,光是电源就有近1kg的重量。
ROG GX501加上电源后有3kg出头,比加电源后的Alienware 15轻1.4kg左右,并且电源重量也比Alienware 15更轻一些。
实测Alienware 15的厚度在26.38mm左右。
ROG GX501的厚度仅有17.82mm左右。
小结:
得益于Max-Q的设计方案,ROG GX501在重量以及厚度上确实高Alienware 15一筹,性能级游戏本再也不用背上又重又厚的“骂名”了,玩家们也终于有了能经常带在身边的游戏本了。而Alienware 15(ALW15C-D2858S)虽然同样使用了Max-Q的设计方案,但是重量和厚度并没有因此而缩减。
五、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部分主要测试游戏本的CPU、GPU以及SSD的性能,测试之前先来看一下三款机器的具体配置:
Alienware 15(ALW15C-D2858S)搭载4核心8线程的i7-7820HK处理器、32GB DDR4 2400MHz内存、512GB PCIe SSD+ 1TB HDD、GTX 1080 Max-Q显卡。
Alienware 15(ALW15C-D2748)搭载4核心8线程的i7-7700HQ处理器、16GB DDR4 2667MHz内存、256GB PCIe SSD+ 1TB HDD、GTX 1070 显卡。
ROG ZEPHYRUS(GX501)同样搭载4核心8线程的i7-7700HQ处理器、16GB DDR4 2400MHz内存、1TB PCIe SSD,显卡则是和ALW15C-D2858S 一样都是GTX 1080 Max-Q显卡。
测试软件如下表:
CPU测试软件是CPU-Z和CineBench R15,分别测试CPU的单/多线程性能,显卡是用3DMark中的Fire Strike和Time Spy测试,SSD测试软件是CrystalDiskMark,测试软件均是最新版,显卡驱动都是385.69。
规格上i7-7820HK和i7-7700HQ虽然同为4核心8线程,但是i7-7820HK拥有更高的主频和最大睿频,3级缓存也比7700HQ多2M,反映在分数中就是全面领先,但是幅度并不明显。可以看到,虽然ALW15C-D2748和GX501采用了同样的i7-7700HQ处理器,但是跑分上并不是完全一致,CPU-Z单线程成绩差距居然达到了6%,CB成绩倒是GX501全部领先。
采用同一硬件但是跑分互相领先的状况又出现了,ALW15C-D2858S和GX501用的都是GTX 1080 Max-Q显卡,但是FS的差距约有3%,基于DX12的TS测试倒是接近很多。GTX 1080 Max-Q和GTX 1070的差距基本是在6%左右。
三款游戏本的SSD全部都是运行在PCI-E 3.0×4模式下,经查ALW15C-D2858S用的是512GB的PM961,ALW15C-D2748用的是东芝某款256GB SSD,GX501用的是1TB的SM961。SM961、PM961和消费级的960 PRO/EVO用的都是三星Polaris主控,只是闪存颗粒不太一样,所以性能上也差不多。从跑分结果来看SM961、PM961基本属于同一水准,两者差距主要在顺序写入性能上。
小结:
性能上,拥有更高主频和最大睿频的i7-7820HK全面领先i7-7700HQ,但是幅度并不明显,显卡上,GTX 1080 Max-Q和GTX 1070的差距也不大,而在SSD方面,SM961、PM961基本上是OEM版SSD中的领头羊了。
三款游戏本的性能都不弱,如果非要分出个胜负来,ALW15C-D2858S的CPU最强,显卡上ALW15C-D2858S和GX501同为GTX 1080 Max-Q,SSD上GX501的SM961比PM961更快一点,综合结果两者还是打成平手。
六、游戏实测
游戏实测环节我们选择了3款具有代表性的游戏进行测试,分别是最近大热但是优化相对差劲的《绝地求生:大逃杀》、对配置要求不高的FPS热门网游《守望先锋》以及经典单机大作《古墓丽影:崛起》。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绝地求生:大逃杀》和《守望先锋》都是选择特定场景用Fraps记录5分钟的平均和最大、最小帧数,《古墓丽影:崛起》用的是游戏内建的benchmark。
《绝地求生:大逃杀》因为每局的天气都是随机的,为了保准测试的公平性,我们尽量选择在同一个天气(晴天)下进行测试,如果不是就退出重来。跳伞地点也相对固定在地图右侧伐木场附近的小屋,跳伞之后开启Fraps记录帧数,路线基本是在屋子中寻找装备,然后出门开启伏地魔状态,慢慢爬进伐木场。即便如此,同为GTX 1080 Max-Q显卡的ALW15C-D2858S和GX501在平均帧上出现了10多帧的差距,GX501甚至还不如GTX 1070的ALW15C-D2748。
《守望先锋》开启随机游戏的话因为地图环境、人物技能等因素都不可控,所以我们选择了靶场作为测试环境,人物选择士兵76,测试路线基本是出仓库干掉两个机器人然后回头上二楼再下来,如此循环。从测试结果来看,同为GTX 1080 Max-Q的ALW15C-D2858S和GX501又出现了6%的平均帧差距,这个差距也基本上是ALW15C-D2858S和ALW15C-D2748之间的了。
《古墓丽影:崛起》就没有之前两款游戏那么麻烦了,直接用游戏内建的benchmark就好。如果是因为手动测试环境不可控的问题导致同一显卡出现差距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用游戏自带benchmark测出的成绩居然有10%的差距就有点难理解了。同为GTX 1080 Max-Q的ALW15C-D2858S和GX501就出现了如此尴尬的情况。
小结:
从三款游戏的测试结果来看,三款笔记本在1080P、最高画质下流畅运行都不是问题,《绝地求生:大逃杀》在三款游戏中的平均帧是最低的,进一步印证了游戏相对吃配置(or优化烂?)的传言。
再来看三款游戏本之间的较量,同为GTX 1080 Max-Q的ALW15C-D2858S和GX501居然在三款游戏中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即使排除手动测试的前两款游戏只看《古墓丽影:崛起》的benchmark也有10%的差距,这点确实有点让人费解。
七、散热解析
拷机测试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三款游戏本的内部构造,因为两款Alienware 15在内部结构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里只展示高配版的ALW15C-D2858S。Alienware 15在内部结构上相当考究,三铜管两风扇为CPU、GPU散热,内存、SSD、HDD都有独立的区域并且预留了升级空间(两个SSD插槽), 拆开D面的过程也比较容易,但是想要进一步拆解就比较困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内部的硬件。
ROG GX501拆起来就相对麻烦一点,需要先拆下D面中间的挡板,然后再拧掉多颗螺丝取下C面才能看到内部的结构。可以看到电池上方的主板并没有挡板,这在保护性上就没有Alienware那么可靠了,笔者猜想同样是因为厚度缩减而做出的牺牲。CPU、GPU由五铜管双风扇进行散热,内存、SSD并没有预留更多的升级空间。
▲Alienware 15(ALW15C-D2858S)热量分布
▲Alienware 15(ALW15C-D2748)热量分布
拷机测试我们用AIDA64中的系统稳定性进行测试,测试项全部勾选,拷机时长为1小时,之后用FLUKE热成像仪进行温度识别。从热量分布图来看,两款Alienware 15因为在内部结构上是完全一样的,仅在CPU、GPU等硬件上有所差别,所以热量范围大致相同,C面热量集中在键盘中间偏右侧,最高温度出现在C面最上端。D面热量集中在两个风扇之间和出风口,最高温度出现在GPU附近,比较让人意外的是配置更高的ALW15C-D2858S温度控制更好。
▲ROG ZEPHYRUS(GX501)热量分布
再来看ROG GX501的热量分布,虽然C面的最高温度不到52℃,但是50℃的区域相当大,几乎占满了键盘上部,D面同样是这个问题,最高温度不高,但是高温区域大的可怕。
小结:
在内部结构上Alienware 15有着更加可靠的设计,拆装简便,各区域都一目了然,并且也预留了一定的升级空间。ROG GX501拆装就相对麻烦,保护性上也没有Alienware做的好,升级只能靠更换原有硬件,并没有预留更多的升级空间。
发热上虽然Alienware 15的最高温度比ROG GX501的高,但是发热区域有限,高温区的范围很小。ROG GX501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最高温度低,但是发热区域大,高温区的范围也大。
八、评测总结
看完整篇评测,再来回顾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对于游戏本来说,轻薄真的能带来体验上的巨大提升”你是否有了新的答案?
我们不否认游戏本轻薄化之后所带来的重量和厚度的缩减,更不怀疑Max-Q设计方案让游戏本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可以更加便携。但是这种轻薄化如果是建立在牺牲键盘键程、缩减接口、降低保护性的基础上的时候,我们就要为这种创新划上一个问号了。
适合Mac的写作软件:Effie、Ulysses、印象笔记、OneNote横评!
Mac作为“生产力工具“的代名产品之一,它的优秀生态吸引了大批开发者。
例如在不少科技论坛的评论中有着“优秀开发者”称号的Microsoft、老牌知识笔记应用Evernote Corporation、近几年异军突起的Shiny Frog等等。
无论是写作领域深耕多年的公司,还是写作领域的新锐,无一例外的看中了人们对于写作场景的需求。
Mac App Store也涌现了这样一批优秀的应用:Evernote、OneNote、Ulysses、Bear、Effie、Typora、Effie。
我的Mac里安装了上述部分App,我会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到它们,在本篇文章里,我对高效输出文档的场景进行横评。
横评软件:Effie、Ulysses、印象笔记、OneNote。
下面步入正题,开始从软件的几大方面进行评测:新功能引导、专注功能、标记语言支持、多端同步。
1. 新功能引导:软件的学习成本
部分软件都有一个新功能提醒/功能上手教程,可能是在软件界面内,可能是在软件的帮助中。此处部分软件以一个更新软件进行评测。
软件界面内的介绍:Effie、Ulysses:
打开Effie,软件介绍于界面左侧,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功能需求查看相应内容。
不同的是,Effie增加了其设计理念,这也许是和其创作者李自然的想法相同:专门为创作者所设计的应用。
关于OneNote的新增功能概述可以在设置中找到,一般为帮助-新增功能,Ulysses也是如此。
2. 软件功能:专注模式与标记语言支持
写作类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就是写作。专注模式也许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对写作类笔记的应用要求为:需要有一个无干扰的创作环境。所以,我对专注模式的定义为:无干扰创作的界面模式。
先从专注模式开始说起。
旗鼓相当:Effie、Ulysses
Effie与Ulysses界面设计相类似,Effie只需点击左上方的收缩栏icon,即可进入“极简模式”。在极简模式下,可进入一个简洁的无烦扰的写作环境。
Ulysses也可通过点击左上的侧边栏进入,专注模式,也可通过滑动触控版两次进入:一次隐藏分组,一次隐藏文档输出左侧的文档目录。
而Effie滑动一次即可隐藏文档卡片与侧边栏。
左图为Effie,右图为Ulysses
或许Evernote定位自己是一个极简大纲笔记-知识库,但根据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简洁输出的一项功能。
他们都需要隐藏侧边栏才可进入,正如Effie与Ulysses一样,如下图所示。
而OneNote的侧边栏却几乎无法隐藏,所以也没有相应专注模式,不过也可进行边栏的收缩展开,最后留了一个icon图标,便于查找。
不过由于微软拥有Surface系列的触摸设备,所以手写笔也支持工作。
自由的无边界画布提供了自由的输出空间,也相对来说更易对重点等进行标记与表达。
说完了专注模式,我们就说说他们对Markdown功能的支持。
?
Effie:极简的标记语言。由于仅支持部分功能,对于已经熟练使用“引用”功能的我而言,已经够用。
在写作的同时可以巩固自己对Markdown的印象,对于新用户来说也是非常友好的一点。
Ulysses:支持Markdown?XL,几乎是具备所有Markdown的功能,用户介绍中可以看到全部功能,也有快捷键进行支持。
Evernote:支持Markdown。
OneNote:不支持Markdown。
?
3. 界面主题:软件主题、夜间模式及护眼功能
说到界面美观,写作类应用都是有和主题相关的功能,例如此处我们从主题与夜间模式谈起。
主题
上一个对比图,Effie可根据系统主题切换选择用色,而Ulysses则可以添加更多主题,右图:
夜间模式
?
由于夜间模式(Dark Mode)在Apple生态中自iOS14起成为必选项,在测试中,这些软件就自带了深色模式的功能。但是否跟随系统,让我们分别看看。
Effie:无法自动切换日夜间模式
在 目前 版本中,我发现即使点击菜单栏中的跟随系统,Effie仍到相应现实生活的时间点,仍无法切换夜间模式,仅可以在系统设置/应用设置中切换模式。
在此处也可直接切换主题,也许是开发逻辑如此,从这点可以看出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系统的设置。这也许正是Effie官方网站里所描述的那首诗一样:“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
“特殊”的Ulysses:
笔者在撰写稿件时为白天,遂设置中点击夜间模式,同时编辑区也自动切换为了黑暗主题。
可见其在主题中的划分较为细致,不是仅仅的“夜间模式”一概而论,而是区分出了菜单栏与编辑区的主题区别。
当不选择黑暗主题时,整个夜间主题的“衬托”下,白色输入界面些许有点刺眼,可能这便是它自动切换为夜间主题的原因。在这些细节中,Ulysses的专业性凸显,其他的细节此处暂时不展开。
取消勾选夜间主题的Ulysses
跟随系统且完备的Evernote与OneNote。
这两个选手在软件的适配与系统的适配上完善了相应的效果,简单的适配了夜间模式。
左图为OneNote,右图为Evernote
4. 导出格式:是否可进行二次编辑
Effie:目前支持docx、PNG与PDF格式导出,已经可以满足我的大部分需求。
Evernote:导出并没有格式选项,而是直接导出一个enex文件,仅可以进行导入导出。
OneNote仅可以另存为PDF。
Ulysses可以导出较多格式:文本、HTML、EPUB、PDF与DOCX格式。
5. 多设备同步:跨平台无缝写作
在移动办公的时代下,跨平台操作已经是常态,所以多端切换也是写作软件中的常见需求。
Effie在同步的过程中,手机上的操作在电脑端使用需等待进行同步,此时会出现一个小云状的图标。
Evernote、OneNote:链接不稳定
Evernote国际版在国内的同步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国内版由于服务器在境内,所以也会比较快。具体测试结果暂时不得而知。
OneNote: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客户端中同步较慢。
手机版暂未安装Ulysses,暂时无法进行测试。
小总结
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它们分别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各软件均不缺乏相应功能:夜间模式(Effie可以期待后续的迭代做到跟随系统)
在导出的功能上,除印象笔记外无法二次编辑,OneNote也仅可以导出PDF 。
目前,我将Evernote作为我的知识库应用,Effie作为我展现想法的笔记性应用。
OneNote进行可视化笔记的表达,它们在我的工作中是一个互相补足的关系。
希望你也可以找到适合你的笔记类应用。
总有一款适合你!2018年五款热销游戏笔记本横评
2018年是可以说是电竞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对于电脑硬件来讲,这一年也是快速成长的一年,游戏本的便携性是传统台式机所无法比拟的,同时随着硬件的功耗降低,性能大幅提升,游戏本早已经告别了从前孱弱的性能表现,成为目前主流游戏玩家的优选之一。
现在我们选择了市面上热销的五款极具代表性的游戏笔记本来进行一次横评,并且从多个维度来评判这五款游戏笔记本,同时为大家做出更加全面的指导意见,让大家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游戏笔记本电脑,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本次参加横评的5款游戏笔记本。
从基本的规格上来看的话,五款笔记本的硬件配置相差无几,但是价格却相差千元以上,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以下。
神舟战神Z7-KP7GZ,最轻薄的游戏笔记本
这次横评的笔记本当中,神舟战神Z7-KP7GZ是最为轻薄的一款,这款游戏本外观设计非常简洁,如果不是强大的配置加持,普通玩家很难将这款笔记本同游戏相关联起来。
这款笔记本外观整体采用了触感非常出色的类肤涂层,摸起来非常的舒服,而20mm的超薄机身,让这款游戏笔记本拥有极佳的便携性。
15.6英寸的显示器属于主流级别的配置,搭配1920*1080的分辨率,显示效果细腻,同时作为一款游戏笔记本,144Hz刷新率也是标配的之一,这样的配置能够带给用户极佳的视觉效果,有效防止画面撕裂。
散热性能上,这款游戏本采用了高性能的涡轮双风扇,效能给力,即便在满负载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拥有不错的噪音控制,实际的使用体验良好。
最后,在拓展性表现上,这款游戏本内部预留了内存和M.2硬盘位,方便用户的升级,对于发烧级玩家来讲,可以轻松升级到大内存和大容量硬盘。
惠普暗影精灵4:一款非常全能的高性能游戏本
惠普作为玩家深受喜爱的一个品牌,其暗影精灵4代游戏本深受广大游戏玩家的喜爱,这款游戏笔记本在外观上极具冲击力,并且拥有家族式的设计风格,在一众游戏本当中拥有更高的辨识度以及质感。
配置上,英特尔酷睿i7-8750H+GTX 1060 6G的加持,让这款游戏笔记本的性能绝对属于主流级别,让玩家能够畅玩绝大部分的游戏。
G-SYNC技术的加持,让这款游戏笔记本的性价比更加突出,搭配1080P分辨率144Hz刷新率的显示屏,让玩家在游戏的时候能够享受绝对流畅的游戏画面,彻底告别画面撕裂以及卡顿的现象发生,如果你是一个追求高刷新率的游戏玩家的话,那么选择这款游戏笔记本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散热效能方面,超级“粗壮”的多热管搭配双风扇的设计,让这款游戏笔记本的散热效能再上一个台阶,能够有效保证机身的清爽,在激烈的游戏过程中,能够让整机的散热性能得到充分保证,告别因为高温而导致的性能下降。
机械师F117-FP6t:17.3吋巨屏性能怪兽
机械师F117-FP6t的星邃蓝是本次横评中唯一一款采用鲜亮配色的游戏笔记本,这款笔记本的机身颜色非常的抢眼,非常适合那些想要张扬个性的用户选择,并且金属拉丝的A面机身设计,让这款游戏本的质感更加出众。
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款游戏笔记本采用了17.3英寸的巨屏,并且搭配超窄边框设计,让这块大屏塞进了15.6英寸的机身,让其便携性能得到了质的改变,同时72%NTSC色域显示效果出众,而144Hz的刷新率能够让玩家在游戏的时候更加的顺畅,不论是视觉效果还是游戏体验,都十分的出众。
配置上,这款游戏笔记本最大支持32GB的内存升级,标配的8G DDR4内存基本能够畅玩绝大部分的游戏,而另一个的重要的特点就是,这款游戏笔记本采用了256G PCIe高速固态硬盘,不论是系统启动还是游戏加载,都能够享受到飞速般的体验。
除此之外,RGB炫彩键盘以及氛围灯的加入,均让这款游戏笔记本的电竞属性更加明显,而双风扇五铜管的设计,让这款游戏本的散热性能更强,让核心硬件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机械革命X8Ti Plus:7即是5窄边巨幕游戏本
机械革命X8Ti Plus是一款针对顶级游戏玩家设计的高性能旗舰级游戏笔记本,这款笔记本采用战舰风格的设计,视觉冲击力非常强,搭配金属拉丝的设计,质感非常出众。
这款游戏本同样配备了17.3吋的超大显示屏,对于15.6英寸的显示屏,能够提供超过22%的可视面积提升,并且超窄边框的设计,让这款巨屏的屏占比接近90%,视觉效果非常不错,同时72%NTSC色域的加持,让这款1080P分辨率的显示器色彩表现优秀,而144Hz刷新率的加持,能够让玩家彻底告别画面撕裂和卡顿。
另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这款游戏笔记本拥有光轴机械键盘,2.0mm的键程+RGB光效,不论是手感还是颜值,都非常不错,非常适合电竞玩家进行游戏。
不仅如此,这款游戏笔记本支持Windows Hello技术,能够彻底解放你的双手,更安全的解锁方式,能够更加安全的保护你的电脑安全。
雷神911黑幽灵Pro:未来感十足的游戏笔记本
雷神911黑幽灵PRO是一款非常酷炫的游戏笔记本,这款笔记本采用飞行器的外观设计,并且A面的金属拉丝工艺,塑造了未来感十足的肌理线条,而25mm的纤薄机身,让这款游戏本拥有更佳的便携性。
在性能表现上,这款游戏笔记本的表现出色,酷睿i7-8750H搭配GTX 1060 6G显卡的配置能够较为轻松的胜任目前市面上的绝大部分的游戏。
强续航也是这款游戏笔记本的重要特点之一,82.5Wh锂聚合物电池能够为玩家提供近5小时的续航,大约是传统游戏笔记本的两倍,这对于移动游戏的玩家来讲的话,这样的配置非常的不错。
最后,丰富的拓展接口外加正版的WIN10系统,带给玩家流畅的系统体验,而高速M.2 NVMe协议的SSD能够让玩家享受更快的系统启动速度以及更加流畅的游戏载入。
下面我来进行实际性能测试,本次测试分为基准测试,游戏测试两部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几款游戏本的表现如何。
第一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Super-π的成绩,这是一款考量CPU单核性能的软件,通常我们会选择100万位进行计算,成绩用秒来计算,最终我们可以看到每款笔记本的成绩都在10秒以内,并且相差不多,这也和英特尔酷睿i7-8750H这款处理器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项使我们比较熟悉的国际象棋,在这个项目中主要考量的是CPU的多核心多线程的处理器能力,最终我们看到所有的笔记本的得分都超过了20000分,其中机械革命F117-FP6t这款游戏本的成绩最高,不过总体来讲各个游戏本之间的得分相差不大。
CINEBENCH R15是一款测量整机渲染能力的综合新软件,从测试的结果来看,这几款游戏本的成绩几乎仍旧在同一水平线上,表现比较突出的为机械师游戏笔记本,这款笔记本由于采用了256G SSD,对于整机的性能有相应的提升。
下面是我们比较熟悉的3DMARK成绩,最后五款笔记本的Fire Strike Exterme成绩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项测试上,惠普暗影精灵4代表现十分突出,超过其他四款游戏笔记本电脑,分数为5278,表现十分优秀。
Fire Strike Ultra主要考量的是整机的4K性能表现,最终在本项的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惠普暗影精灵4代的表现突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每款游戏本之间的性能差异并不明显,基本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Time Spy是一款测试整机DX12游戏性能的测试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每款游戏本的测试分数相差不会太多,而惠普暗影精灵4代3898的分数相对较高。
最后是两款目前极具代表性的两款游戏,一款为经典单机大作的续作《古墓丽影:暗影》,另一款为FPS游戏《守望先锋》,最终的测试成绩如上图所示,从测试的结果来看,表现最好的为惠普暗影精灵4代游戏本,而其他四款游戏本的表现基本均在140帧左右,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别。
温度测试:
最后我们对每款机器使用AIDA64加压,让整机处于满载的状态进行运行,然后用热成像仪记录C面的温度,最后我们得到了以上的测试结果,在散热性能方面,机械革命X8TI Plus表现非常出色仅为45℃,其余几款游戏本的结果相差无几。
编辑总结以及年度产品推荐
游戏笔记本虽然性能强悍,但是在重量以及体积上有着劣势,而神舟战Z7-KP7GZ采用超轻薄的外观设计,让机身薄至20mm,便携性更强,而主流的i7-8750H+GTX 1060 6G的配置让这款游戏本能够轻松胜任市面上的绝大部分游戏,而类肤手感的图层,让这款游戏本在易用性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对于非常多深度游戏玩家来讲,带上这款游戏本“四处征战”一定非常惬意。
点击这里跳转京东链接
从外观上来讲,神舟战神Z7-KP7GZ是本次横评当中,最薄的一款的游戏笔记本,其机身厚度仅为20MM,在便携性上优势明显,同时在性能表现上,这款游戏本的综合性能依旧强悍,同时定价非常具有吸引力,性价比极为突出,并且大厂的出品,在品质可靠性上也非常可靠,如果你对高性能以及便携性有极高的要求的话,那么这款神舟战神游戏本就是你的首选了。
点击这里跳转京东链接
惠普暗影精灵4代游戏本是惠普的拳头产品之一,出色的外观设计以及强大的配置均让这款游戏本成为主流玩家的首选,而G-Sync的加入,让这款游戏笔记本的性能表现更加突出,同时强大的散热性能也让这惠普暗影精灵4代能够完全释放其强大的游戏性能。
惠普暗影精灵4代个性的外观让这款游戏本的辨识度非常高,并且四区RGB炫彩键盘搭配超窄边框的显示屏,让玩家能够拥有绝佳的电竞体验,同时主流级别的配置,加上144Hz刷新率的显示器,体验更加流畅的游戏画面,同时G-Sync的加持,让这款游戏笔记本的性能再上一个台阶,非常适合绝大部分的游戏玩家选购。
点击这里跳转京东链接
机械师F117-FP6t游戏本采用非常时尚的蓝色的外观,在外观上更加抢眼,并且17.3英寸微边框的设计,让玩家能够获得更绝佳的沉浸式体验,而RGB键盘的加入,为玩家烘托更强的绝佳的电竞氛围,另外这款游戏笔记本采用2856G PCIe固态+1T机械硬盘,既能满足玩家对于速度的要求又能满足容量的要求,而且双风扇五通管能够有效保证整机的散热,充分发挥其性能。
作为一款17.3吋屏幕的大屏怪兽,机械师F117-FP6t的大屏带给用户绝佳的视觉体验,同时15.6吋机身的设计,兼顾了整机的便携性,而在配置上,酷睿i7-8750H+GTX 1060 6G的配置,畅玩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主流游戏,同时在硬盘的配置上,这款游戏本标配了256G大容量M.2 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保证了整机的速度,带给用户流畅的使用体验,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大屏以及便携性的游戏玩家的话,机械师的这款F117-FP6t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点击这里跳转京东链接
机械革命X8Ti Plus采用17.3吋窄边框设计六核心十二线程的i7-8750H处理器,性能表现强悍,同时搭配NVIDIA GTX 1060 6G显卡,游戏性能出众,同时双涡轮五铜管的设计,散热性鞥呢强劲,而144Hz刷新率的显示器可以让玩家享受丝滑般的游戏体验,同时这款游戏笔记本搭载了全新的光轴机械键盘,在手感和使用体验上远超一般的游戏笔记本键盘,同时大气时尚的外观设计,让这款笔记本能够适应各种游戏。
机械革命X8Ti Plus采用了标志性的家族风格设计,外观简洁大气同时极具辨识度,让玩家看一眼便能铭记,同时在屏幕尺寸上,这款游戏本采用了17.3吋的超大屏幕设计,搭配15.6吋的机身设计,让这款游戏本成为了一个巨屏性能怪兽,大尺寸的显示屏带给玩家更好的视觉效果,并且给力的配置让这款游戏本能够轻松征战各种类型的游戏,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游戏体验的玩家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款巨屏性能怪兽。
点击这里跳转京东链接
雷神911 PRO系列游戏笔记本凭借出色的外观以及高性能的硬件配置,让玩家深深爱上这款游戏笔记本,同时飞行器的外观设计,霸气十足,而同级别中轻薄机身设计,让这款笔记本在便携性上更加的突出,同时在性能表现上,这款游戏笔记本采用 了最新的酷睿i7-8750H六核心十二线程的规格,性能表现强悍。而读取速度超过3000MB/S的硬盘读取性能,让系统启动速度和程序运行速度均提升一个等级。
雷神911系列游戏本是针对发烧级游戏玩家设计的游戏利器,其中911黑幽灵是一款拥有酷炫外观的强力游戏本,这款游戏本的外观借鉴了飞行器的外观设计,外形非常酷炫,同时未来感十足的肌肤线条,带给玩家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而给力的配置让这款游戏笔记本的性能更强,带给玩家极佳的游戏体验,畅玩目前市面上的绝大部分的游戏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你喜欢酷炫外观的游戏笔记本,这款游戏本绝对是你的首选。
什么叫双核笔记本?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双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构架不同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张云泉,博士,副研究员,国家863“高性能计算机评测中心” 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并行计算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常务理事、中科院软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组织者。
主持人:请先介绍一下双核,双核技术与现在市场上接触的PC处理器有什么区别?
张云泉:我们一般的PC处理器里面,只有一个处理部件,称作单核处理器。而双核或多核处理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部件。它带来的好处是,用户买一个处理器,可以得到接近两倍的执行能力,如果调度比较好的话,性能比单核处理器提高70%-80%。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通常一个鸡蛋只有一个蛋黄,但是,有的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有一些母鸡比较厉害,生出来的鸡蛋有两个黄,你可以吃到两个黄。双核的意义和这个类似。
主持人:双核的处理能力会比一般处理器快?
张云泉:对。一般情况下,可以带来一倍以上的性能,但肯定不会是两倍,因为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我看到的资料,大概带来30%、40%,最高能够达到80%左右。
主持人:双核还有其他方面的好处吗?
张云泉:双核技术会改变我们工作模式或者说是应用的方式,比如说,我们有的家庭会买多台PC机,很占地方,而且还会多花钱。现在,我们可以只买一台机器,上面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运行自己的东西,只是物理上有多个显示器就可以了。这对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以共享同一台机器,降低家庭开销,也能够节省电。
主持人:你看到AMD“我为双核狂”真双核体验风暴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张云泉:说实话,我有一点兴奋,我看到有一个用户在玩游戏的时候,他放了一部**,还在刻录光盘。原来可能会头疼的事情,现在变得轻松了。你不用那么长时间只做一件事情,你的办公效率有极大的提高。
主持人:在目前的双核市场上,有代表性的两家公司就是英特尔和AMD,他们的产品竞争情况如何?
张云泉:从我看到的技术资料来看,AMD发布64位处理器的时候,架构设计上已经考虑到双核的情况。AMD在2004年8月份就展示了第一款双核处理器,所以今年发布双核处理器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它的架构是全新设计的架构,在整个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多核的情况了。
英特尔双核处理器的发布我感觉有一些仓促,它本来是要按照提高主频线路继续走下去,当然了,双核和多核也是在它未来的路线图上,但是没有想到这么早就被AMD提上议事日程了。对它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不得不去应战,有一点仓促,就把自己比较旧的奔腾4的体系结构再加上一个核,然后再推出双核处理器。
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是,AMD推出的双核处理器一推出就面向高端和服务器市场。由于英特尔推出比较地仓促,高端没有解决很好的问题,所以一开始推出桌面的处理器,面向低端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处理器对一般用户也可能会得到很多的好处,但是在整个竞争态势上来看,可能对英特尔不利。
比如说,奔腾4体系架构还用到前端总线设计,两个核要去抢一个前端总线,如果将来用在高端上去的时候,这会导致“可靠性”会出现问题。一个服务器有四个处理器的情况,去争一个前端总线的话,性能肯会很差,会降低不少。AMD这一种直连架构,它的处理核心之间,处理核心与内存之间,处理核心与IO之间都是超传输总线直接连接的。这样的话,可靠性会更好,可以扩到8个核甚至更高一点,它的性能也是不错的,这是它们本质的区别。
主持人:你原来提到了双核对普通用户也是非常地有意义的,是什么意义呢?
张云泉:普通用户来说,你花一个处理器的钱你可以得到两倍的性能。你可以不用增加额外的资金多买一台PC机,你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多跑好几个东西,我们已经有现成的基础了。英特尔之前推出了一个超线程技术,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它是用逻辑的方式,通过两个“线程”模拟两个处理器,实际的处理器只有一个。用这种技术,两个线程会抢一个处理器,需要调度,性能可能不会那么高。线程多了之后,性能会下降。多核之后,物理的处理部件多了一个,多任务的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共享两个处理部件跟共享一个处理部件肯定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我想作为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它的价格了,这一个价格是怎么样的?
张云泉:跟其他处理器一样,任何新的处理器刚推出来的时候价格会比较地高,有很多开发成本要分摊出来。销售量多了以后,才会把价格降下来。对消费者来说,除了处理器价格之外,还要考虑其它相关的费用。像AMD设计的时候已经很早考虑到主板的问题了,从单核处理器升到双核处理器,你可以不用换主板,你只要把处理器升级就可以了,这一个对用户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节省。
我们为什么要有多核,这是由技术局限性和趋势所决定的。我们原来一直坚持的路线是不断地提高主频,现在已经达到了4GHz了,已经很快了。但是它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散热越来越严重。因为处理器的电路“线宽”是不断地减少,进入到纳米级了,一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将近10个亿的“晶体管”。这么多的“晶体管”,它的散热是可想而知的。现在好多搞计算机的都在研究怎么样节省能源,编出来的程序怎么样能够省电。工程师们发愁,设计更快的处理器没问题,但是不知道怎么给它制冷或者散热,现在有一些公司甚至推出了的“水冷”技术来解决这一个问题,但这也不是解决之道。甚至有人预测到2010年,摩尔定律可能就会过时了。为了维持摩尔定律,现在的厂家采取多核的情况,多核可能会挽救摩尔定律,让它会继续地成立。这是双核很重要的一个地方。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采用多核也是因为我们物理条件具备了。原来我们的晶体管是有限度的,我们做一个处理器已经很费劲了,因为晶体管的量不够。现在我们的晶体管到了10亿个之后,我们有大量的晶体管可以用,而设计多个核,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些晶体管,这也是它的技术需求之一。
将来不单是双核,也可能是四个核或者八个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