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电脑系统-九几年电脑系统
1.电脑有多少种操作系统?
2.电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3.请问10年老电脑怎么升级硬件
4.为什么电脑更新换代慢,手机却快?
5.以“计算机硬件系统及组装”为内容,写一篇论文,作业,很急,希望大家帮帮忙
6.九几年大学毕业的人,以前没电脑,现在他们坐办公室,也会用电脑了,是后来学的吧?,那些办公软件等。
电脑有多少种操作系统?
是否也包括平板电脑的系统?
其实要真把商用的和非商用的都拿出来说,那就太多了。
这是百科里给出的典型系统。
————————————————
典型系统
UNIX UNIX 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UNIX 最早由Ken Thompson 和 Dennis Ritchie 于1969年在美国 AT&T 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类Unix(Unix-like)操作系统指各种传统的Unix(比如System V、BSD、FreeBSD、OpenBSD、SUN公司的Solaris)以及各种与传统Unix类似的系统(例如Minix、Linux、QNX等)。它们虽然有的是自由软件,有的是商业软件,但都相当程度地继承了原始UNIX的特性,有许多相似处,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守POSIX规范。由于Unix是The Open Group的注册商标,特指遵守此公司定义的行为的操作系统。而类Unix通常指的是比原
Unix和类Unix家族树
先的Unix包含更多特征的操作系统。类Unix系统可在非常多的处理器架构下运行,在服务器系统上有很高的使用率,例如大专院校或工程应用的工作站。
某些Unix变种,例如HP的HP-UX以及IBM的AIX仅设计用于自家的硬件产品上,而SUN的Solaris可安装于自家的硬件或x86计算机上。苹果计算机的 Mac OS X 是一个从NeXTSTEP、Mach 以及FreeBSD共同派生出来的微内核BSD系统,此OS取代了苹果计算机早期非Unix家族的Mac OS。Linux Linux是20世纪1991年推出的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它与UNIX完全兼容。Linux最初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系学生Linux Torvaids在基于UNIX的基础上开发的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程序,Linux的设计是为了在Intel微处理器上更有效的运用。其后在理查德·斯托曼的建议下以 GNU通用公共许可证 发布, 成为自由软件Unix变种。它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是一个源代码公开的自由及开放源码的操作系统,其内核源代码可以自由传播。[4]
经历数年的披荆斩棘,自由开源的Linux系统逐渐蚕食以往专利软件的专业领域,例如以往计算
机动画运算巨擘──SGI的IRIX系统已被Linux家族及贝尔实验室研发小组设计的九号计划与Inferno系统取代,皆用于分散表达式环境。它们并
不像其他Unix系统,而是选择自带图形用户界面。九号计划原先并不普及
一个流行Linux发行版——Ubuntu桌面
,因为它刚推出时并非自由软件。后来改在自由及开源软件许可证Lucent Public License发布后,便开始拥有广大的用户及社区。Inferno已被售予Vita Nuova并以GPL/MIT许可证发布。Linux有各类发行版,通常为 GNU/Linux,作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或服务器操作系统,在服务器上已成为主流的操作系统。Linux在嵌入式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Linux内核的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Mac OS X Mac OS X 是苹果麦金塔电脑之操作系统软件的 Mac OS 最新版本。Mac OS是一套运行于苹
Mac OS X桌面
果
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Mac 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Macintosh组包括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杰夫·拉斯金(Jef Raskin)和安迪·赫茨菲尔德(Andy Hertzfeld)。Mac OS X 于 2001年
首次在商场上推出。它包含两个主要的部份:Darwin,是以 BSD 原始代码和 Mach 微核心 为基础,类似 Unix
的开放原始码环境,由苹果电脑采用和与独立开发者协同作进一步的开发;及一个由苹果电脑开发,命名为 Aqua 之有版权的 GUI。Window Windows是有微软公司成功开发的操作系统.Windows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他采用图形窗口界面,用户对计算机的各种复杂操作只需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4]
Microsoft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是在微软给IBM机器设计的MS-DOS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操作系统。现在的Windows系统,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皆是创建于现代的Windows
NT内核。NT内核是由OS/2和OpenVMS等系统上借用来的。Windows可以在32位和64位的Intel和AMD的处理器上运行,但是早期的
版本也可以在DEC Alpha、MIPS与PowerPC架构上运行。
虽然由于人们对于开放源代码作业系统兴趣的提升,Windows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是到2004年为止,Windows操作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
桌面操作系统90%的市场。
Windows系统也被用在低级和中阶服务器上,并且支持网页服务的数据库服务等一些功能。最近微软花费了很大研究与开发的经费用于使Windows拥有能运行企业的大型程序的能力。
Windows 8(3张)
Windows XP在2001年10月25日发布,2004年8月24日发布服务包2,2008年4月21日发布最新的服务包3。 微软上一款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开发代码为Longhorn)于2007年1月30日发售[4]。Windows Vista增加了许多功能,尤其是系统的安全性和网络管理功能,并且其拥有界面华丽的Aero Glass。但是整体而言,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口碑却并不是很好。而最新的Windows 8微软于2012年10月正式推出,微软自称触摸革命将开始。iOS iOS操作系统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
iOS 6
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
苹果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因此同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直到2010年6月7日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截止至2011年11月,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iOS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
统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3%。Android 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尚未有统一中
Android(2张)
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最初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2年11月数据显示,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5]Chrome OS Chrome OS 是由谷歌开发的一款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发展出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云操作系统,工
Chrome OS 桌面
作时运行Web应用程序。谷歌在2009年7月7日发布该操作系统,并在2009年11月19日以Chromium OS之名推出相应的开源项目,并将Chromium OS代码开源。[6]与开源的Chromium OS不同的是,已编译好的Chrome OS只能用在与谷歌的合作制造商的特定的硬件上。
Chrome OS同时支持Intel
x86以及ARM处理器,软件结构极其简单,可以理解为在Linux的内核上运行一个使用新的窗口系统的Chrome浏览器。对于开发人员来说,web就
是平台,所有现有的web应用可以完美的在Chrome OS中运行,开发者也可以用不同的开发语言为其开发新的web应用。Gleasy Gleasy是一款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的云服务平台,可通过网页及客户端两种方式登录,乍看之下和PC操作系统十分接近,其中包括即时通讯、邮箱、OA、网盘、办公协同等多款云应用,用户也可以通过应用商店安装自己想要的云应用。[7]
Gleasy从“系统”上看由三个层次组成:基础环境、系统应用、应用商店和开放平台。
基础环境为运行和管理云应用的基础环境,包括Gleasy桌面、帐号管理、G币充值与消费、消息中心等。[8]
系统应用主要包含一说(即时通讯)、一信(邮箱)、一盘(文件云存储及在线编辑)、联系人(名片、好友动态、个人主页),记事本、表格等在线编辑工具及查看器、PDF阅读器等辅助性工具。
电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提出程序存储的是美国的数学家 冯^诺依曼, 在美国陆军部的资助下,与1943年开始了ENIAC的研制,1946年完成; 一、机械计算机的诞生 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而在这些思想创意的火花中 ,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则是最耀眼、最夺目的一朵。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多数试验性的创造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就昭示了拓荒者的共同命运: 往往在倒下去之前见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后人在享用这些甜美成果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品味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滋味…… 1614 年:苏格兰人John Napier(1550 ~1617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 ,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 年:Wilhelm Schickard(1592 ~1635 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 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 年:William Oughtred(1575 ~1660 年)发明计算尺。 1668 年:英国人Samuel Morl(1625 ~1695 年)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1671 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 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 1822 年:英国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其设计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1834 年: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 。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 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 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做出乘、除法。 1848 年: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 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 Hollerith (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 公司)借鉴Babbage 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 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 年时间)。 1896 年:Herman Hollerith 创办了IBM 公司的前身。 二、电子计算机问世 在以机械方式运行的计算器诞生百年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器件逐渐演变成为计算机的主体,而机械部件则渐渐处于从属位置。二者地位发生转化的时候,计算机也正式开始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由此导致电子计算机正式问世。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1906 年:美国人Lee De Forest 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 年2 月:IBM 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 1935 年:IBM 推出IBM 601 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 。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1500 台。 1937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M.Turing(1912 ~1954 年)出版了他的论文 ,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 1937 年:Bell 试验室的George Stibitz 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40 年1 月:Bell 实验室的Samuel Williams 和Stibitz 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该机器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 年夏季:Atanasoff 和学生Berry 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 ,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 ,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去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1943 年1 月:Mark I 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 英尺长 、5 吨重 、75万个零部件。该机使用了3304 个继电器 ,60 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 。程序存储在纸带上 ,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Mark I 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 年9 月:Williams 和Stibitz 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 ”,后来命名为“ModelⅡ Re-lay Calculator ”的计算机。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它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 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1946 年: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诞生 ,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始研制于1943 年,完成于1946 年,负责人是John W.Mauchly 和J.Presper Eckert,重30 吨,用了18000 个电子管,功率25 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 三、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因其体积大、能耗高、故障多、价格贵,从而制约了它的普及和应用。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 1947 年:Bell 实验室的William B.Shockley 、 John Bardeen 和Walter H.Brattain 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 年:剑桥大学的Wilkes 和他的小组制成了一台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49 年: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磁带上存储程序。这台机器是John von Neumann 提议建造的。 1950 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 发明了软磁盘 ,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 。由此开创了存储时代的新纪元。 1951 年:Grace Murray Hopper 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 年:UNIVAC-1 ——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诞生,设计者是J.Presper Eckert 和JohnMauchly 。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商业应用时代。 1953 年: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 年:IBM 的John Backus 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 ,1957 年完成。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7 年:IBM 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式打印机。 四、集成电路为现代计算机铺平道路 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价格 、减少了故障 ,但离用户的实际要求仍相距甚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生产性能更强、重量更轻、价格更 低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集成电路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高集成度不仅使计算机的体积得以减小,也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从此,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 1958 年9 月12 日:在Robert Noyce(Intel 公司创始人)的领导下,集成电路诞生 ,不久又发明了微处理器。但因为在发明微处理器时借鉴了日本公司的技术,所以日本对其专利不承认,因为日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过了30 年,日本才承认,这样日本公司可以从中得到一部分利润。但到2001 年,这个专利就失效了。 1959 年:Grace Murray Hopper 开始开发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语言 ,完成于1961 年。 1960 年:ALGOL ——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推出。 1961 年:IBM 的Kennth Iverson 推出APL 编程语言。 1963 年:DEC 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计算机——PDP-8 。 1964 年:IBM 发布PL/1 编程语言。 1964 年:发布IBM 360 首套系列兼容机。 1964 年:DEC 发布PDB-8 小型计算机。 1965 年:摩尔定律发表,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每18 个月增加一倍,价格下降一半。 1965 年:Lofti Zadeh 创立模糊逻辑,用来处理近似值问题。 1965 年:Thomas E.Kurtz 和John Kemeny 完成BASIC(Beginner ’s All-purpose SymbolicIn-struction Code)语言的开发。特别适合计算机教育和初学者使用,得以广泛推广。 1965 年:Douglas Englebart 提出鼠标器的设想,但没有进一步研究,直到1983年才被苹果电脑公司大量采用。 1965 年:第一台超级计算机CD6600 开发成功。 1967 年:Niklaus Wirth 开始开发PASCAL 语言,1971 年完成。 1968 年:Robert Noyce 和他的几个朋友创办了Intel 公司。 1968 年:Seymour Paper 和他的研究小组在MIT 开发了LOGO 语言。 1969 年: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计划开始启动,这是现代Internet 的雏形。 1969 年4 月7 日:第一个网络协议标准RFC 推出。 1970 年:第一块RAM 芯片由Intel 推出,容量1KB 。 1970 年:Ken Thomson 和Dennis Ritchie 开始开发UNIX 操作系统。 1970 年:Forth 编程语言开发完成。 1970 年:Internet 的雏形ARPANet 基本完成,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 1971 年11 月15 日:Marcian E.Hoff 在Intel 公司开发成功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含2300个晶体管,字长为4 位,时钟频率为108KHz,每秒执行6 万条指令。 1972 年:1972 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功能更强,体积更小。此时人们开始怀疑计算机能否继续缩小,特别是发热量问题能否解决。同时,人们开始探讨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 1972 年:C 语言开发完成。其主要设计者是UNIX 系统的开发者之一Dennis Ritche。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特别受人喜爱。 1972 年:Hewlett-Packard 发明了第一个手持计算器。 1972 年4 月1 日:Intel 推出8008 微处理器。 1972 年:ARPANet 开始走向世界,Internet 革命拉开序幕。 1973 年:街机游戏Pong 发布,得到广泛欢迎。发明者是Nolan Bushnell(Atari 的创立者)。 1974 年:第一个具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CLIP-4 推出。 五、当代计算机技术渐入辉煌 在此之前,应该说计算机技术还是主要集中于大型机和小型机领域的发展。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障碍逐渐被突破。特别是在Intel公司发布了其面向个人用户的微处理器8080 之后,这一浪潮终于汹涌澎湃起来,同时也催生出了一大批信息时代的弄潮儿,如Stephen Jobs(史缔芬?6?1乔布斯)、Bill Gates(比尔?6?1盖茨)等 ,至今他们对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时段,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应用与发展,计算机真正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1974 年4 月1 日:Intel 发布其8 位微处理器芯片8080 。 1975 年:Bill Gates 和Paul Allen 完成了第一个在MIT(麻省理工学院)的Altair 计算机上运行的BASIC 程序。 1975 年:Bill Gates 和Paul Allen 创办Microsoft 公司(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软件公司)。3 年后就收入50 万美元,员工增加到15 人。1992 年达28 亿美元,1 万名雇员。1981年Microsoft为IBM 的PC 机开发操作系统,从此奠定了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的领导地位。 1976 年:Stephen Wozinak 和Stephen Jobs 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Apple Ⅰ计算机。 1978 年6 月8 日:Intel 发布其16 位微处理器8086 。1979 年6 月又推出准16 位的8088 来 满足市场对低价处理器的需要,并被IBM 的第一代PC 机所采用。该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为4.77MHz 、8MHz和10MHz,大约有300 条指令,集成了29000 个晶体管。 1979 年:低密软磁盘诞生。 1979 年:IBM 公司眼看个人计算机市场被苹果等电脑公司占有,决定开发自己的个人计算机 。为了尽快推出自己的产品,IBM 将大量工作交给第三方来完成(其中微软公司就承担了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 ,这同时也为微软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于1981 年8 月12 日推出了IBM- PC 。 1980 年:“只要有1 兆内存就足够DOS 尽情表演了”,微软公司开发DOS 初期时说 。今天来听这句话有何感想呢? 1981 年:Xerox 开始致力于图形用户界面、图标、菜单和定位设备(如鼠标)的研制 。结果研究成果为苹果所借鉴,而苹果电脑公司后来又指控微软剽窃了他们的设计,开发了Windows 系列软件。 1981 年8 月12 日:MS-DOS 1.0 和PC-DOS 1.0 发布。Microsoft 受IBM 的委托开发DOS 操作系统,他们从Tim Paterson 那里购买了一个叫86-DOS 的程序并加以改进。由IBM 销售的版本叫PC-DOS,由Microsoft 销售的叫MS-DOS 。Microsoft 与IBM 的合作一直到1991 年的DOS 5.0 为止。最初的DOS 1.0非常简陋,每张盘上只有一个根目录,不支持子目录,直到1983 年3 月的2.0 版才有所改观。MS-DOS在1995 年以前一直是与IBM-PC 兼容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 推出并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其最后一个版本命名为DOS 7.0 。 1982 年:基于TCP/IP 协议的Internet 初具规模。 1982 年2 月:80286 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 、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16MB 内存、支持1G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 万条指令、集成了13.4 万个晶体管。 1983 年春季:IBM XT 机发布,增加了10MB 硬盘、128KB 内存、一个软驱、单色显示器、一台打印机、可以增加一个8087 数字协处理器。当时的价格为5000 美元。 1983 年3 月:MS-DOS 2.0 和PC-DOS 2.0 增加了类似UNIX 分层目录的管理形式。 1984 年: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发布,互联网上有1000 多台主机运行。 1984 年底:Compaq 开始开发IDE 接口,能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并被许多同行采纳,后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性能更好的EIDE 接口。 1985 年:Philips 和SONY 合作推出CD-ROM 驱动器。 1985 年10 月17 日:80386 DX 推出 。时钟频率达到33MHz 、可寻址1GB 内存 、每秒可执行600万条指令、集成了275000 个晶体管。 1985 年11 月:Microsoft Windows 发布。该操作系统需要DOS 的支持,类似苹果机的操作界面 ,以致被苹果控告,该诉讼到1997 年8 月才终止。 1985 年12 月:MS-DOS 3.2 和PC-DOS 3.2 发布。这是第一个支持3.5 英寸磁盘的系统,但只支持到720KB,3.3 版才支持1.44MB 。 1987 年:Microsoft Windows 2.0 发布。 1988 年:EISA 标准建立。 1989 年: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的Tim Berners-Lee 创立World Wide Web 雏形。通过超文本链接,新手也可以轻松上网浏览。这大大促进了Internet 的发展。 1989 年3 月:EIDE 标准确立,可以支持超过528MB 的硬盘,能达到33.3MB/s 的传输速度,并被许多CD-ROM 所采用。 1989 年4 月10 日:80486 DX 发布。该处理器集成了120 万个晶体管,其后继型号的时钟频率达到100MHz 。 1989 年11 月:Sound Blaster Card(声卡)发布。 1990 年5 月22 日: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 模式。 1990 年11 月:第一代MPC(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该标准要求处理器至少为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MHz)及一个光驱,至少150KB/sec 的传输率。 1991 年:ISA 标准发布。 1991 年6 月:MS-DOS 5.0 和PC-DOS 5.0 发布。为了促进OS/2 的发展,Bill Gates 说DOS5.0 是 DOS 终结者,今后将不再花精力于此。该版本突破了640KB 的基本内存限制。这个版本也标志着微软与IBM 在DOS 上合作的终结。 1992 年:Windows NT 发布,可寻址2GB 内存。 1992 年4 月:Windows 3.1 发布。 1993 年:Internet 开始商业化运行。 1993 年:经典游戏Doom 发布。 1993 年3 月22 日:Pentium 发布,该处理器集成了300 多万个晶体管、早期版本的核心频率为60 ~66MHz 、每秒钟执行1 亿条指令。 1993 年5 月:MPC 标准2 发布,要求CD-ROM 传输率达到300KB/s,在320 ×240 的窗口中每秒播放15 帧图像。 1994 年3 月7 日:Intel 发布90 ~100MHz Pentium 处理器。 1994 年:Netscape 1.0 浏览器发布。 1994 年:著名的即时战略游戏Command&Conquer(命令与征服)发布。 1995 年3 月27 日:Intel 发布12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 年6 月1 日:Intel 发布133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 年8 月23 日:纯32 位的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 95 发布。该操作系统大大不同于以前的版本 ,完全脱离MS-DOS,但为照顾用户习惯还保留了DOS 模式。Windows 95 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5 年11 月1 日:Pentium Pro 发布,主频可达200MHz 、每秒可执行4.4 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 1995 年12 月:Netscape 发布其JavaScript 。 1996 年1 月:Netscape Navigator 2.0 发布。这是第一个支持JavaScript 的浏览器。 1996 年1 月4 日:Intel 发布150 ~166MHz 的Pentium 处理器,集成了310 ~330 万个晶体管。 1996 年:Windows 95 OSR2 发布,修正了部分BUG,扩充了部分功能。 1997 年:Heft Auto 、Quake 2 和Blade Runner 等著名游戏软件发布,并带动3D图形加速卡迅速崛起。 1997 年1 月8 日:Intel 发布Pentium MMX CPU,处理器的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得到增强。 1997 年4 月:IBM 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1997 年5 月7 日:Intel 发布Pentium Ⅱ,增加了更多的指令和Cache 。 1997 年6 月2 日:Intel 发布233MHz Pentium MMX 。 1998 年2 月:Intel 发布333MHz Pentium Ⅱ处理器,采用0.25 μm 工艺制造,在速度提升的同时减少了发热量。 1998 年6 月25 日:Microsoft 发布Windows 98,一些人企图肢解微软,微软回击说这会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1999 年1 月25 日:Linux Kernel 2.2.0 发布,人们对其寄予厚望。 1999 年2 月22 日:AMD 公司发布K6-3 400MHz 处理器。 1999 年7 月:Pentium Ⅲ发布,最初时钟频率在450MHz 以上,总线速度在100MHz 以上,采用0.25μm 工艺制造,支持SSE 多媒体指令集,集成有512KB 以上的二级缓存。 1999 年10 月25 日:代号为Coppermine(铜矿)的Pentium Ⅲ处理器发布。采用0.18 μm 工艺制造的Coppermine 芯片内核尺寸进一步缩小,虽然内部集成了256KB 全速On-Die L2 Cache ,内建2800万个晶体管,但其尺寸却只有106 平方毫米。 2000 年3 月:Intel 发布代号为“Coppermine 128 ”的新一代的Celeron 处理器。新款Celeron 与老Celeron 处理器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采用了与新P Ⅲ处理器相同的Coppermine核心及同样的FC-PGA封装方式,同时支持SSE 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请问10年老电脑怎么升级硬件
具体方法如下:
1、启动老电脑,进入Xp启动页面。
2、进入系统后,查看电脑属性。
3、以此判断电脑的大概年份,并使用CPU软件进行查看。
4、启动CPU软件,在CPU软件中,查看CPU型号。
5、然后我们再查看,主板的型号。
6、判断主板型号,看看CPU还可以不可以升级。
7、再看看显卡,内存、硬盘灯,有没有多余的插槽。
为什么电脑更新换代慢,手机却快?
小伙伴问为什么电脑更新换代慢,手机却快?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题主应该是没怎么接触硬件,只是看到表面现象,估计只是看到自己的电脑没有自己的手机更新快吧。
电脑硬件更新的速度其实一点都不慢,大家看看目前英特尔处理器都已经十代了,AMD都已经锐龙三代,在看看显卡英伟达都已经20系列了,马上都要出来30系列了,再看看内存也是全面进入DDR4十代,硬盘已经从传统的机械硬盘发展到目前的m.2固态硬盘,这些更新换代可以说是非常快了。
留意硬件的小伙伴估计也看到了,电脑这块这几年几乎是每年都在推出新型号新工艺,这些可比手机制作工艺要难多了,电脑处理器工艺每提升1纳米那时要花很大的人力和物理,因为他们的制作工艺比手机处理器难多了,就目前AMD锐龙系列已经进入7纳米时代,这个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因为目前的处理器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大幅度提升的地方了,但手机不一样,手机硬件前些年几乎是一片空白,可提升的范围非常大,从单核到双核,双核到四核,四核到八核,主频也是越来越高,制作工艺部分处理器也进入了7纳米时代,但是这个7纳米和电脑7纳米不在一个概念上面,因为他们的架构完全不一样一个是X86,一个是ARM,单论性能即便是给手机处理器安装火箭也不一定追的上电脑。
确实这些年手机发展特别快,不管是性能,硬件,还是操作系统上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为什么这么快呢?一方面是手机性能每年提升都比较大,不管是外观还是性能,很多人都会换掉卡顿慢的手机,另外就是软件不断更新对手机要求越来越高,在加上手机本身的使用周期也没多久,大部分小伙伴用个两三年就给他换了,大家看看自己家里面换下来的手机有几个是坏掉的,几乎都是不满足自己要求被换掉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就目前来说1000多就可以买一部不错的手机了,但是电脑肯定不行,稍微好点 游戏 电脑都得六七千,如果是发烧级别一张显卡都上万,另外手机有可能用个一年就换掉了,但是电脑就不能这样随便换了,一方法是电脑本身提升已经快到极限了,还有一个就是更换成本太高,除非家里面有矿,否则谁每年换电脑,综合所诉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手机更新快而电脑更新慢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需求方向来讨论电脑对于办公的需求及15年前的电脑,10年前的电脑也能满足你的基础办公需求,如果深入一些使用的话,两年前的电脑你也能够用得很顺畅。当然,如果你是对于性能比较有要求的使用着那电脑的更新频率不一定会比手机更慢。
而手机现在因为其便利性和功能扩展性,已经让人们渐渐地有一些梨不开他,并且他能够替代部分电脑可以做的事情了,所以每个人对于手机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已经把手机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与手机相关的一些软件的更新频率其实是非常快的对于手机性能的要求变化也非常快。
第2个我想说手机在更新换代之后,很多人可以把旧手机处理掉,而且有非常多很好处理的渠道,并且手机是一个完整体,并不需要你额外的去拼装。而电脑就不同了,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电脑,你再去转手这个问题就非常大了。很多人不愿意去购买二手电脑,是因为对二手电脑行业的不透明性导致的,而手机有专门的技术平台评估平台。
其实不然。
电脑的更新换代表面上是很慢,因为电脑的配件可以更换,所以普遍的电脑用户都是升级电脑的硬件,这样导致整机行业比较不突出,就看起来电脑的更新换代比较慢。
而且现在电子芯片行业还没有打破摩尔定律(每隔18到24个月,电子性能就会翻一倍)
所以其实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手机的性能都是跟着电脑的屁股走的(除了功耗和构架)。
电脑更新慢,手机更新快!总是有原因的,电脑端研究大头就两家,手机端竞争就很激烈啦,当然原因不止它,造成现状的大概还有我总结的这些原因~
简单说,这是因为在电脑这件商品上,已经找不到可资发掘的“需求金矿”了。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又非常非常复杂的问题……
首先明确一点:电脑的发展速度曾经是极为迅猛的,而且持续时间极长。所谓“手机的发展速度”,在PC时代的发展速度面前,只能算是只蜗牛。
那么,为什么现状成了“电脑发展迟缓而手机突飞猛进”了呢?
这得从不同商品的功用、差异以及发展前景说起。
——————————————————————————
我们知道,宝石/贵金属饰品,乃至衣物家具,这些“传统商品”或许有更新换代,但那更多只能叫“流行/潮流”,是“工艺风格”乃至“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风格上的差异,有好坏,有时代特征,却无法评价好坏。
换句话说,这类“传统商品”不存在可以影响功用的、“参数化”的差异。
所以,这类商品不存在“迅猛发展”的可能:一套几百年前的家具、一件有千年 历史 的饰品,不仅和今年新出的产品有相同的功用,甚至还因为“ 历史 ”而有额外加成。
亦因此,这类商品,制造者可以尽情挥洒天赋,为其添加艺术等各种奢侈元素……
——————————————————————————
但是电脑/手机和传统商品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别:它的功能(运算能力)的强大程度是参数化的。
286 CPU的位宽是16位,处理速度只有几个Mhz(后来有超过20Mhz的产品);如果你想跑“时髦”的、图形界面的windows 3.x……那么你就必须换386 CPU的机器。
类似的,想玩doom?那么你至少需要一台高主频486处理器的机器。
想看VCD?想要流畅播放352*240解析度的动态影像,你至少得有台奔腾133……
与之同时,比之电视机、VCD甚至DVD,电脑最优越的地方,不正在于它的交互性吗?
喜欢看奥特曼打怪兽?被激烈的战斗画面所吸引?绿茵场上临门一脚的紧张刺激?……
那么,有没有想过,自己亲身参与其中呢?
很好。
三角洲特种部队,需要奔腾166才能玩的爽;
diablo 2至少需要233Mhz以上的CPU才跑得起来;
CS 1.6需要至少500Mhz的CPU……
相应的,286时代,320*240的分辨率已经足够用了;文本显示也不需要多高的刷新率,厂商们甚至体贴的专门为电脑显示器发明了“长余辉”显像管……到了CS大行其道的时代,800*600已近淘汰,刷新率低于60闪的太厉害,起码得80……再后来玩液晶,拖影又成了老大难问题……
电脑上有趣的东西是如此之多、涌现的如此之快;但想要玩到新出现的、有趣的东西……你的电脑相关参数就必须过关:扔掉你的老古董,拥抱最新最炫的新机器吧。
不然就继续和你那棱角分明的劳拉互动吧。
两者一对比,由不得你不升级。
就这样,自198x年开始,PC一直被各种旺盛的需求推动着,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刷新着各种参数。
从更好更快的办公到日常 娱乐 ,再到更精致更优美的“**级” 游戏 画面,需求推搡着整个业界迅速前进——每个参与者,从芯片厂商到软件公司,从电脑城摆地摊的奸商到终端用户,他们全都不敢不升级,也不得不升级。
这种”升级的不可避免性“,也使得任何在电脑上添加”奢侈品特征“的行为……变得 滑稽可笑 。
想象下,有人把一个镀金的诺基亚3310老人机拍到你朴实无华的小米X面前时,别人看他的眼神吧 。
反过来说也对:任何产品,只要能在上面玩“奢侈”元素,那么它的发展一定慢过了某个门槛。
否则,哪怕在明年的新面孔面前,都免不了“ 浓妆艳抹一草包 “之讥。
这并不是夸张。
在电脑发展迅猛的许多年里,头一年的怨念物,到第二年九月份左右,100%会以五折甚至二折以下的“跳楼价”甩卖;一台7000左右的电脑,一个月后再买,至多值6000;头一年一万以上才能配起的豪华阵容,一年后掏5000你赶紧搬走我们着急清库存——所以“电脑就是一耗材,买完再别看报价”,是人尽皆知的基本常识。
PC时代,主板、CPU等等部件全部标准化,任何人都可以直接购买组件组装,几无进入门槛:最NB的品牌机厂商用到的东西,DIY玩家都能轻易买到、并且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裁剪——Dell/HP/SONY又怎样?我花更少钱DIY出来的东西,哪点都比他好!
想象一下:倘若手机能有那时候电脑的发展速度,那么今年你7000买个iPhone 7,明年华强北一溜3、4000的山寨机,个个敢和你叫板,你还真只能低头认输(甚至连“元件品质更好”这块遮羞布都不给你留:你那玩意儿用的华硕XXX小板,我直接上了同品牌豪华版!);等到了后年,别人3000块钱新买的山寨机都能乐滋滋的玩新出的“远哭X”,全特效帧率可达40fps,而你大价钱买的水果……关了特效也只能跑25fps……
请问,你还会觉得这钱花的物有所值吗?
——————————————————————————
然而,忽然有一天,业界发现……用户的各种日常需求,PC已经全都能够满足了;满足不了的,也不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就能解决的。
换句话说,他们再也找不到过去那种立竿见影、门槛明确、同时又对大众存在致命吸引力的应用领域了。
作为一个巨大的、携带不便需要位置妥善安置的大方盒子,该有的功能全都有了,需要的程序也全都能跑了。
参数不再关乎功能的有无,凡别人能玩的,我都可以——至多有些非内行难以分辨的差异而已。
然而大众买桌子本就是为了吃饭,用不着像手术台那样高标准严要求,或者像老牌贵族那样通过华贵的细节摆谱:所以只要是桌子就够了;至于别的什么,对工薪层来说,并不值得为它花钱。
嗯……那么能不能给电脑增加一些额外的功能,比如物理协处理器来生成真实感的复杂物理互动场景、或者google TPU那样的神经网络芯片,让用户玩玩AI呢?
用户:我初中物理还没学好呢。谢谢,不学了。不需要。bye~
要不……咱学手机……给它来个摄像头?
嗯,您就抱着个14英寸一公斤重的大方疙瘩自拍吧,我保证……扭过头之前不笑。
外观?
这玩意儿大部分时间只能家里放着,没法拿出去显摆——要不您把您家那电视扛出去试试?
你看,加无可加。
所以,在能找到大众感兴趣、且又和电脑某项能力参数挂钩的新应用领域(从而说服他们掏钱升级换代)之前,也就只能这样了。
当然,如果你能搞定人工智能,弄出AI家庭医生AI厨房什么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这方面,计算能力、基础理论都还有很大缺口,全世界都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
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电脑很强大,但太笨重,没法随身携带……让它随身携带,如何?
哎呀这很复杂,需要解决微型化、功耗等等诸多问题……但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
复杂才好。复杂,缺陷多,创新的余地才大——这就叫需求增长点。
注意,并不是手机发展快了;而是……业界先是丧心病狂的把手机变成超便携电脑,然后再来升级这个“随身个人终端”。
手机早已跟着Nokia掉了;现在你们见到的玩意儿,过去叫PDA,本质上是台能打电话的便携电脑。
说的玄幻点,手机已经被电脑“夺舍”了。
一旦拿“手持式微电脑”冲手机,在“便携且强”这个方向,就还有很多很多需求可挖。比如拍照,比如导航,比如各种传感器,比如电子现金,等等。
当然,传统的需求金矿—— 游戏 ——自然也不在话下。
有需求,就有钱赚,有钱赚,就有厂商愿意投入资金搞研发……
更妙的是,由于电池、体积等方面的制约,手机的发展速度并不会很快,这就削弱了它的“耗材”特征。
同时,由于体积等原因,它也不像PC兼容机那样可以模块化、标准化,从根本上断绝了DIY玩家插手的机会。
于是,它的选材、设计、组装,全都掌握在商家手里。这就给了各大品牌为其添加“轻奢”元素的机会,从而可以“细水漫流”的慢慢赚钱……
而在电脑的全盛时代,这些,都是做不到的。
大家都只能跟着intel/AMD,跑的上气不接下气;敢停下来作怪的厂商,分分钟被大学宿舍涌出来的DIY玩家摁……
分享几点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主要是现在技术发展电脑性能过剩了,几年前的电脑已经满足绝大多数人日常使用,一方面电脑正常使用寿命也越来越长。另一方面电脑使用频率也降低了,手机用得比较多。
以前电脑也更新很快。在苹果还没有来出来之前。都已经十几年,也没玩出什么新的花样来。自然出现审美疲劳。 电脑小型化,做成手机之后。有了不一样的玩法。更方便更快捷,还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玩 游戏 更自由。体验比固定的电脑好多了。所以一下子人们都把热情从电脑传到手机上来了。第二个是。人多就是力量。规模扩大了,基本的,价格就降下来。所以手机更新换代的快,成本也随之下降...竞争,随着激烈。激烈的竞争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进去。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意味着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的下降,意味着有更快的更新换代,才能,竞争胜对手。反观电脑退出了人们的焦点之外之后。人少了竞争,减少了。投入也减少了.竞争随之减少。自然更新换代就变得慢了。价格也变得贵了。
因为pc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而手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如果一个设备处于高速发展快速革新期,那么你手里的设备当然就淘汰得更快。
实际上智能手机出现以前手机也瓶颈了好多年。那时候功能机用4年,真的一点问题都没。
而pc发展有没有高速过?有,上世纪90年代,电脑真的恨不得每年换一台都不够升级的。上学期买的电脑下学期恐怕就已经过时了。
所以啊,具体某个设备是换代快还是换代慢,这纯粹是 历史 的 进程。
以“计算机硬件系统及组装”为内容,写一篇论文,作业,很急,希望大家帮帮忙
计算机硬件主成
计算诞生于1946年,冯洛依漫发明的,地点在美国。
当时的计算机非常大。当然美国是在之后发明的。
50-60年是计算机的一代
60-75是计算机的二代
75-90是计算机的三代
90-至今是计算机的四代
那时候的计算机还没有那么多的功能
到了九几年电脑慢慢的步入了很多人的家庭
说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历史.
现在就说一说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原理
这些关系到计算机的一些技术知识与技翘
首先说一说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原理
电脑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吧
首先看一下它是由哪些硬件构成的.
主板,内存,CPU,光驱,电源.
主板
九几年大学毕业的人,以前没电脑,现在他们坐办公室,也会用电脑了,是后来学的吧?,那些办公软件等。
说到学电脑,我和你说个实例,我们老总已经60多岁,以前家里穷,没有上过学,因为当兵碰上,要求每个人都要背毛主席的“老三篇”勉强认了一些字。他现在不仅创下了上亿资产的家业,而且读书看报写文章样样在行,更厉害的是,电脑水平也不错。不用说办公软件,画图用的CAD软件也很熟练。他成功的关键,旁的不说,就那学习精神是一般人比不了的。简单说一个事例,他以前用的输入法是笔画的,年纪大的人容易上手,现在操作系统越来越先进了,原来的输入法跟不上,不能用了,怎么办?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使用多年的笔画输入法,从头学五笔输入法,背字根,学拆字,刚开始一有机会就问我们这个字怎么拆,那个怎么打,不过是三个月时间,他已经能打每分钟20多字了,当老板不做文员用用足够了。
以上手打这么多字,无非就一句话。学习这东西贵在坚持,电脑也是如此。如果非要再加三个字,那就是“多应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